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科技群星耀高原 科技特派员制度,真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1日10:03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阳春三月,记者在西宁市、海东地区农村采访时看到了两处令人欣喜的场景:一是农民增收的喜悦。湟中县恰罗村农民马云录,2003年,全家7口人年收入才500元,过年时,看到别人家有肉,孩子们哭着喊着要肉吃。两年后的2005年,他家总收入达到5000多元,又逢过年,他买了一只活羊和25公斤牛肉。马云录对孩子们说:“吃,放开肚子吃!我们有了科技特派员指导的药材地,有了高产量的洋芋和胡萝卜,以后保证你们见了肉连嘴都不想张了……”

  另一幅是科技特派员彭文林成功后的风采。他原来是县里的公务员,2002年9月,他创办青海佳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创办《佳农科技报》,免费发行20万份,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优良籽种、化肥农药等方面的服务,经过两年的努力,服务网点遍布5个州市337个乡镇,去年收入达800万元,公司纯收入50万元。彭文林说,过去坐机关,总感到有劲没处使,现在好了,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中,有多大劲就能使出多大劲。

  这种农民和科技特派员双赢的局面,应该说,得益于我省科技工作的创新和特派员制度的成功尝试。据省科技厅提供的数字,2005年,全省在5个州市、18个县、354个村试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在322个科技特派员的带动下,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50个,推广新技术新产品292个,创建利益共同体76个,形成龙头企业9个,培训农牧民12.7万(次),安置劳动力5.7万人,实现利税2639万元,受科技特派员指导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092元。80位科技特派员自身收益明显增加,年收入超万元的有11人。

  让农民和科技人员结成利益共同体

  多年来,在科技为农民服务的工作中,基本上采取两种形式:不定期地搞科技下乡和科技进村活动;其二,县乡农技推广站根据上面工作的安排,为农民搞科技服务。这两种形式虽然对科技促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农民的利益没有和科技人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科技人员的服务意识是被动的短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响了科技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建立和相应优惠政策的出台,激活了农村科技站所的传统体制,使科技人员在农民增收的同时,取得个人合法收入,与农民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这种机制上的创新,有力地激发了科技特派员的创业热情,他们结合自身的专长,或以技术入股,或集资办企业,或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显示出科技与经济对接的长效机制的强大生命力。西宁市143名科技特派员在110个村的服务领域,已从纯技术指导扩展到农资和农产品流通等各个环节,服务范围由单一的产中服务扩展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创业模式已形成科技特派员+各类协会+农户、科技特派员+集团承包+农户等多种模式。在科技特派员创业类型中,承包型为37个,技术入股型为19个,创办实体型有13个。

  湟中县科技特派员杨永山创办的青海永山养殖开发公司走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对农民实现“借羊还羊”、“买一赊一”的办法,去年销售小尾寒羊1506只,奶牛400头,销售收入158万元,养羊户户均增加纯收入340元。平安县大路村科技特派员余俊邦通过对“果木套袋嫁接花灌木”的新技术的推广,33户农民主动要求和他建立利益共同体,户均年收入达5000余元,余俊邦本人年收入也超过1万元。

  让科技推动农业经济向高层次迈进

  我省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落后,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民期盼科技愿望日益强烈。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活跃在基层的特派员,将科技的触角直接延伸到农村、农户的距离,传播了农村实用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思想观念和耕作方式,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湟源县科技特派员陈永顺、宋文彪,积极推广适宜当地生产的中药材、脱毒马铃薯、加工型胡萝卜等,建立6处示范基地,使种植户户均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湟中县特派员时凤元进驻清水河村后,利用群众会、广播会、宣传栏、串户动员、算帐对比等形式,动员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现在清水河村共建成日光节能温室186栋、大棚132栋,引进黄瓜、西红柿等新品种7个,去年总收入达69.4万元,成为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示范村。

  今年1月15日,湟中县田家寨镇小营村村委一班人来到县社会发展局,送来印有“为民服务,情系群众”的锦旗一面和感谢信一封,表示对科技特派员巩文辛勤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的肯定和谢意。

  巩文2005年作为第三批科技特派员,负责田家寨镇下营村整村推进项目工作。到村后,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引导全村240户农民养奶牛,他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通过逐户认真讲解,解决了群众在奶牛养殖方面的技术难题,使大营村奶牛养殖逐步形成规模,现在,全村共建成牛舍203座,种植饲草727亩,引进杂种牛203头,为农户拉运饲料9120公斤,受到了群众好评。

  让科技人员点燃创业新农村的激情

  2002年,湟中县李家山镇小油坊村20余户农民从市场上买回一批过期的麦种,结果上百亩大田颗粒无收,20多户农民欲哭无泪。时任乡干部的芦永清看到这种情况,痛心之余,决定辞官当科技特派员,为农民买“放心种”尽一份力。2004年,他和乡文化站干部阿存林办起了李家山农畜产品营销协会,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去年,他从甘肃引进优质胡萝卜种2100公斤,种植面积达1800亩;从省农科院购进优良洋芋品种10.8万公斤,与农户签订种植面积2800亩;与四川棉竹市养猪协会合作,贩运优良仔猪2万头。还办起了农作物科技示范园,远乡近邻的许多农民不知道进年该种什么,都要到他的示范园里看一看。去年,仅他一家协会,就带动上千户农民致富。

  芦永清只是加快科技成果推广步伐的一个缩影。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不断推进,促使特派员们从利益共同体的角度想方法创造更大的效益,因此,一改过去上级说什么就干什么的被动局面,而将视野扩大到更广阔的科技市场上,将最新最好的科技成果尽快推广。乐都县科技特派员引进大樱桃、西甜瓜等新品种,在碾伯镇试种成功后,亩产值达2万元左右,种植户从中受益极大;湟源县科技特派员马成全引进先进的奶牛冷管冻精胚胎移植术,一年改良奶牛800头,产犊率达95%以上,使当地土种牛市场价从700余元提高到3000元左右。科技特派员是让农民发家的人,农民们由衷地赞叹:这种制度真好!

  湟中县科技特派员巩文感言:科技特派员活跃山乡,和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方面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种养植结构,促使农民增产增收,另一方面使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这个制度,对于科技兴省、人才强省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愿意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付出心血和汗水。(作者:刘建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