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丝路古道上满眼春色 千年“左公柳”又披新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1日12:1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乌鲁木齐五月二十日电题:千年“左公柳”又披新绿

  作者汪金生 汪涛

  立夏过后,新疆不少绿洲已翠意浓浓。暖风吹拂下,位于新疆哈密境内的数千株杨柳丰姿招展,满眼春色,丝路古道上的“左公柳”亦再披新装。

  这里所称的“左公柳”正是当地人为纪念清朝著名将领左宗棠而命名的一种柳树,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的哈密境内,至今尚存两千余株。

  史料载,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浩罕军官阿古柏乘当地举行反清起义时侵入新疆,抢占了新疆大部分土地。沙俄也趁机侵占了伊犁,妄图分裂新疆。远在京师的左宗棠以花甲高龄主动请缨,一路抬棺而行,誓死报国,出塞征战,才得以保全完整疆土。

  无论是历史资料还是当地民间传说,都记载着这样的故事:在新疆期间,左宗棠为改善新疆局部自然环境,带领众将士沿途大量栽种柳树。后人为了纪念左公维护祖国统一和新疆稳定所作出的贡献,称这些柳树为“左公柳”,并留下了“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著名诗句。

  这种柳树,生长在茫茫的戈壁沙漠中,经受烈日的炙烤和狂风的肆虐,因而不似江南的依依杨柳般阴柔无骨。由于特殊环境的锻造,“左公柳”既保持着它的原始美,更表现出顽强生命力的阳刚美。就是在这般环境中,它用自己九曲八盘的根深入到沙漠戈壁之底层,吸取着有限的营养和水分;它用自己刚而带柔的品质和身躯抵御肃杀的蹂躏与折磨,变成沙漠之中成熟和具有极大忍耐性的生命。

  新疆哈密盆地是“左公柳”的集中生长地,早在清朝就有“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的景观。在干旱少雨的哈密地区,这种柳树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方面发挥了不少功用。位于哈密市中心的哈密宾馆现今存有一棵虬枝苍劲的柳树,相传为左宗棠当年亲手所植。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然而,近年来由于人为破坏、病虫害和水资源缺乏等众多原因,“左公柳”数量正大量减少。哈密市为此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十年前,哈密市园林部门对剩余的两千余棵左公柳实施挂牌保护措施,每棵树上都有编号,写上负责人的名字,并拨数万元防治病虫害。

  为让后人铭记左公,哈密市政府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治理措施,社会各界亦纷纷解囊相助,先后筹资一千多万元人民币,用于保护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渊源的珍贵遗产,哈密市有关部门还筹巨资改造水源引入工程,为“左公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让这些百年“寿星”得以继续存活下去。(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