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1日16:42 红网-三湘都市报

  ■本报评论员 石横

  家庭教育危机正在日益造就一种新的“审丑疲劳”。它的一次次旧事重提,以及一次又一次地坠入更深的深渊,表明了一个尴尬的事实:此前,我们所有的痛心疾首、慷慨悲歌、艰难拯救,终付一江春水向东流。家庭教育似乎陷入了悲伤的“黑洞”,而对此,人们已经江郎才尽、徒呼奈何。

  家庭是什么?家庭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当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上接受了满满当当的教育,回到家之后,还要再继续接受家长的耳提面命、谆谆教诲,这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教育压迫”,每每让孩子身心疲惫,苦不堪言。其实,从家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来讲,惟“关爱”二字足矣。

  家庭本是一个不应存在权力的地方,它更应该讲求平等、尊重、宽容,当家长的权力欲望越过了合理的边界,必然导致“父权主义”在家庭中大行其道——家长成为无可挑剔的“人神”,而孩子的权利被放逐和掏空。

  其实,家庭教育危机真的如想象的那般严重吗?我宁愿把这种“危机”看作是孩子的权利与家长的权力之间的对决。换言之,这种“危机”的本质是一场孩子的主体性伸张运动。不管是“我喜欢,我选择”,还是“想唱就唱”,都预示了孩子权利意识的觉醒。遗憾的是,大多数家长并没有看到这种的“危机”的正面意义,他(她)们只是感觉到了自己的威严遭到了抵抗,权力遭到了消解,于是,他(她)们受不了了,必欲“除之而后快”。可问题是,权利苏醒的孩子们已经学会捍卫自己的权利,家庭硝烟弥漫已然不可避免,所谓的“家庭教育危机”也就来了。

  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写道:“祖父子孙,本来各各都只是生命桥梁的一级,决不是固定不易的。现在的子,便是将来的父,也便是将来的祖。”的确如此,家长也曾做过孩子,孩子有一天也会成为家长,既然我们在当孩子的时候都压抑过、反抗过、叛逆过,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宽容我们的孩子的叛逆和反抗?!我们一定要相信,只要我们对孩子的关爱和呵护足够多,孩子以后肯定能“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家庭教育何尝不是如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