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文学史景观的生动展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03:18 光明网-光明日报

  

新文学史景观的生动展现
诗歌舞三位一体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中国古代,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诗歌的产生都与歌唱有关,按照《汉书·艺文志》的说法,我们可以把这些诗称之为“歌诗”,即可以歌唱、甚至可以配舞的诗。它们不同于仅仅以诵读为目的的文人的案头制作,有自己的独特发展之路。甚至是那些文人的写作,也曾经深受它们的影响。但遗憾的是,由于受古代社会技术水平的限制,与这些歌诗相配的音乐以及舞蹈表演等都已经不复存在。因此,现代学者不仅很少再有人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更很少有人去考虑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不能不说是当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缺陷。而由赵敏俐教授等七人撰写的《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一书,以近80万字的厚重篇幅,为学术界提交了一份在这一研究领域中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开创意义的答卷。该书以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为其基本的研究方法和观照角度,将从《诗经》到元曲这一漫长的中国文学中的歌诗发展之路,作了深刻的、具体的描述,使我们看到了一幅新的、生动的、与众不同的文学史景观。

  艺术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文艺理论界受到广泛的关注。它的要义是把艺术看作人类的一种精神生产,把艺术活动看成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生产活动。由于在现代社会中艺术越来越体现出“生产”的性质,因此当代的中西方学者们多用这一理论来解读和研究当代的文艺现象。本书作者认为:“从艺术起源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论显然是比意识形态论更为基础的理论。因为从人类的基本需要方面讲,艺术首先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门类,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一种生产,而意识形态只不过是这种产品所显现的一种特质而已。”从这个基本认识出发,作者对从《诗经》到元曲的歌诗发展,进行了与一般的文学史著作有重要区别的研究,发现了许多过去没有发现或者说虽然发现却用旧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在第一章中,作者详细讨论了周代艺术生产机构的建设、用乐规范的确立和乐歌的分类,认为《诗经》基本上是具有实用功能的乐歌,同时也是具有艺术审美功能的乐歌,并对《诗经》乐歌的生产过程及艺术成就进行了不同于以往的探讨。在第二章中,作者从艺术生产的角度对楚辞的产生与发展作出了新的解释,并认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个体意义的歌诗生产者。在第三章、第四章中,作者对汉代歌舞艺术盛况进行了详细考察、对汉代歌诗的艺术生产从消费目的和音乐两个方面进行了重新分类,并从表演的戏剧化和歌唱艺术的程式化两个方面分析了汉乐府的艺术成就。总之,该书以歌诗发展作为一条主线,以艺术生产的理论为其基本视角,结撰出了一部具有宏大建构及厚重学术份量的大著,是近年来古代文学研究界少有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它在新世纪的文学史研究中,也是具有开创之功的。

  《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

  赵敏俐、吴相洲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