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报“读者搭档”实战游历演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06:49 扬子晚报

  如果说,上周的“宝应之行”更多考验本报世界杯先遣记者“读者搭档”的新闻素养及文字水平的话,那么周六周日两天的“江阴海澜之行”,则要算这两位的一次实战游历演练了!从某种意义上,本报先遣记者及两位从读者中千挑万选出来的幸运儿,此行去德国12座城市,完全就像一趟探险之旅——没有导游,没有接待,在陌生的国度陌生的城市里,他们都必须靠自己解决衣食住行,还要完成紧张的参观游览。所以本报特别策划了张慰和丁佐成去江阴的“短线自助游”,本报只派出一位记者陪同。当然要他们去江阴海澜集团也是“别

有用意”的,一来,该集团是本次“读者搭档”赴德活动的服装赞助商,二来,海澜集团的厂区相当富有“欧陆风情”,它是国家旅游局推荐的“工业旅游示范点”,第三,正好看看两位的游记写得怎样。好了,工业旅游开始吧!刘璞

  一夜一天行程

  一夜

  以前一直以为这次幸运的德国世界杯之旅,应该是从飞机离开浦东国际机场的那一刻才算真正的开始。所以前几天去宝应试笔的时候,自己老是找不准感觉。今天在去江阴的路上,却突然意识到,从我的名字在扬子上出现的第一天起,其实我就已经踏上了前往世界杯的征程,只是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罢了。

  上午给自考的学生论文答辩,下午给学生上课,接着就要马不停蹄地坐大巴赶往江阴。先是满大街打的不着,又忙着赶公交车,接着飞速买票赶上最后一班车,再接着就是从六点到十点在车轮上漫漫的等待。我和小丁还有陪同记者一起忍受了饥饿、困顿的折磨,但最神奇的是在一顿简餐之后,竟也就感觉无限满足了。我突然觉得自己就像一棵移动的植物,不过是变换一下存在的空间后就可以继续的自在滋润。

  而现在呢,午夜时分,我疲倦而认真地收拾着自己的思绪,为明天的记录打点心情。

  Night,nanjing!也许以后的很多天里,我都会在莱茵河畔书写着同样这般的心情!

  一天

  从学校到学校的书斋生活,以前觉得很是不错,可是今天却让我生出些许遗憾,毕竟少了“行万里路”的经历,我不得不又一次感叹,这是一个多么漂亮而神奇的工厂,这种感受是从书本和文字里难以获得的。

  “工业旅游”这个概念,我是第一次听说,也是第一次亲身经历。早晨透过落地大窗就看到了汹涌的“蓝领大军”走入海澜厂区,这样炎热的天气里看得让人满心清凉,那蓝蓝厂服的颜色和“海澜”所带给人的意境倒非常贴切。远远看到的“海澜”只是一种意境,走近了竟然发现似曾相识,好像一切只应该是在欧洲名城的某个角落正在上演,不是勃兰登堡门上的胜利女神,就是罗马市政厅旁凯旋的恺撒,这个时候只可惜自己对于欧洲的神话、典故了解太少!看着这些带有古典欧式色彩的建筑,我却一直没有忍住探询的目光,偌大的厂区,不应该仅仅是个微缩景观吧,生产车间呢?难以想象的是在所有建筑华丽的外表下,每个都有着非常实用和科学的内部设计,染烫、织布、成衣车间都在这里合理而高效地运作着,我也第一次清楚地看到了一件高档外销西装从裁剪到加工到熨烫的整个工艺流程。

  但我还是有个疑问留在了心底,直到我见到海澜的领头人周总。这个从1988年30万开始创业就一直领导着海澜成长的领头人,出乎我们意料的“年轻”,他侃侃而谈解答我所有的疑惑,生产服装其实也代表着一种文化,西服来自于西方,之所以把海澜的厂区建成这样美丽的欧式园区,其实也就是希望虽然不是每个海澜人都能亲临欧洲但是每个海澜人都能感受到欧洲的文化气息,让海澜的服装带有更多更深的文化内涵。 张慰

  “二模”静悄悄

  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我接到了突访江阴海澜之家的任务。如果说上次的宝应之行算作第一次模拟测验的话,这次出行应该就是“二模”了吧。与上次一应俱全的接待相比,这次为了加大难度,不仅出行人数骤减为三人,就连食宿都要我们自己联系。于是,在没有惊动任何接待单位的情况下,我的二模考试静悄悄地开始了。

  在路途上经历了三个小时的煎熬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张家港。找了家饭店胡乱吃些东西填饱肚子,我们又赶忙拦了辆的士,马不停蹄地奔向此行的目的地——新桥镇。打开车窗,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顿时觉得神清气爽,浑身上下充满了活力。一个经济发达的现代都市,自然环境又是如此怡人,“全国卫生城市”的金字招牌果然名不虚传。

  最终,我们决定在新桥海澜商务楼下榻。站在酒店的房间里隔窗望去,马路对面就是我们第二天将要参观的海澜集团工业园。在灯光的照耀下,具有欧式风格的工业园建筑愈发显得壮观,这也令我对周日的参观愈加充满了期待。

  第二天一早,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进这个工业园,近距离地接触这个美妙的地方。与其说是工业园,不如称之为欧式花园,因为眼前的一切很难让我联想到“工业”这个词。雄伟的石柱栏、高高的石阶、无处不在的雕像、精美的油画,穿梭其中,不禁产生一种置身于中世纪欧洲的错觉。看着这些气势恢宏的欧式建筑,谁又能想象这里是放置了数十条流水线的生产重地?现代制衣工业与欧洲古典的完美结合,这就是海澜工业园带给我的独特感受。

  这般匠心独运的建造,当然少不了规划蓝图的设计师,他,就是海澜集团的总裁周建平。经过我们自己和集团企划部的联系,我们终于得到了和周总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周总待人谦逊有礼,和他谈话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通过十多分钟的交流我才明白,工业园的欧式风格不仅为员工创立了西服原产地的文化氛围,更表达了经营者的决心——让我们的男装品牌像这经典建筑一样,成为永恒的美!不仅如此,周总在创业之初就充满了这样一个信念:让我们生产的衣服走进每一个家庭!这不禁使我联想起比尔·盖茨,“让电脑走进千家万户”的豪言在他的手中成为了现实。同样是具有雄心壮志,我相信,未来,海澜的梦想一定会在这位传奇人物的手中实现!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们也该踏上回南京的路了。对我来说,此次突访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所谓的“二模”,它让我见识了更广阔的天地,同时也领悟了更多成功的奥秘。丁佐成

  

本报“读者搭档”实战游历演练

  

本报“读者搭档”实战游历演练

  

本报“读者搭档”实战游历演练

  

本报“读者搭档”实战游历演练

  

本报“读者搭档”实战游历演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