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书商别学房产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09:57 东方网

  陈云发作品集当前图书市场的书价到底贵不贵?读了5月18日《文汇报》第6版的一篇叫做《是否书价惹的祸》报道后,我感到更加一头雾水。

  报道说,据有关统计,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已连续6年下降,与此相对应的却是读者普遍感到买不起书,书价太贵了,据上海“市民信箱”统计,持书价太贵意见的读者已有83%。这大致可以反映目前书市书价的实际情况,近日,我经常逛书店,发现新出版的图书,

凡字数超过四、五十万字的新书,定价均在五、六十元以上,而一部新版《鲁迅全集》,定价在千元以上,试想,一亇经常买书的人,每亇月如买10本书,则需花五、六百元。而现在的读者情况是,若收入在每月3000元以上的白领,他们除了偶读韩寒之类及炒作明星的书之外,是不会有时间去读大部头书的,因为他们大量业余时间在“读网”而不是读书,这部分有购书消费能力的人不大买书,是图书销量发生问题和图书阅读率下降的主因。但现在网上图书亦很多,我们不能说“读网”就不是在阅读,而正统主流传媒人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至今还不上网,所以统计所谓“国民阅读率”时,常把年轻人“读网”忽略了,因而放大了图书阅读率下降的数字,这显然不公平。

  然而,对于主要以传统阅读图书为主的大批“不上网族”来说,图书价格肯定是贵的,因为他们中有大量低收入者,如果一位每月仅千元左右收入的消费者,你能指望他们每月拿出五、六百元出来买书吗?即使收入每月在1500元到2500元的“准白领族”,恐怕他们也不会大量买书。所以,对他们来说,书价贵是肯定的,他们的购买力恐怕会投向旧书市场、折扣书市场、盗版书市场,新书市场与他们无缘。

  本来,按市场规律,如果图书分消费层次滿足各个收入层面的人,也无可厚非。但不幸在图书出版中,无法像其他商品(如房子)一样,将同一部书按出版印刷质量分出高中低档的价位来,而现在的定价又大都是适应白领消费水平的,这样,大量中低收入的消费者焉能不喊太贵?

  令人不安的是书商的心态。《文汇报》报道中引述某书商的话称:“说书价贵是一种偏见”,他认为,“现在的电影票一张动辄要六七十元”,“怎么花二三十元”买一本书,就嫌贵了呢?”此书商的心态是,电影票可以定六七十元,图书价格为什么不可以高?这是一种不健康的价格攀比心理,其实是站不住脚的。首先,这位书商回避了一个严酷事实:卖六七十元一张电影票的影院,上座率是多少?都滿座了吗?事实是,当今电影院上座业绩普遍不佳,祸首一是影片质量差,二就是票价太贵。电影票价太贵早就被社会所诟病,书商却拿来当“依据”,这也太缺乏说服力了。其实,当今的所谓高雅艺术,票价高的例子有的是,如《无极》一票最高曾达3000元,大剧院的交响芭蕾或音乐剧每票亦千元至数千元不等,但那是给中低收入者老百姓消费的吗?书商们不用嘴犟,干脆每本书都定价为百元、千元试试看,你们能生存吗?

  由书商的狂妄和“饱人不知饿人饥”的心态,我想到了房产商。现在房价普遍较高了,可房产商打广告时,常常会打出每平方米“仅售八千元”、“仅售万元”,或“仅售三万元”之类。当然,房产商的高价房,它是有特定消费对象的,每平方米八千元,在我辈低收入者觉得贵了,但对江浙一带要到上海买房“提升品位”的千万富翁来说,或对海外外籍华人来说,就肯定觉得太便宜了。但高价房是有特定消费群体的,量很少,而图书是要面向大众的,要“普销”的,定价太高,大家都买不起,积压也就顺利成章了。所以,出商别想着去学房产商,心态要调整好,走薄利多销、微利多销之路;若想学房产商、学大剧院音乐剧票价标准、学陈凯歌定3000元一张电影票营销《无极》的路子,则图书销售肯定“走麦城”。况且,现在大批销不动的图书,其本身质量又如何?值不值得读者去花高价购买?则更是一亇问号。

  所以,我认为当前图书市场不景气,书商应首先调整心态,应多了解读者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而不是去跟其他行业盲目攀比。至于所谓“国民图书阅读率”调查之类的片面调查,则本身就非常可笑和不科学,也不必再拿出未说事了。


作者:陈云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