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招标会”咋成了“拍卖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11:06 浙江在线

  药店里零售价仅7元钱的血塞通,经过“减少药品流通成本”的集中招标采购,中标价竟飙升到19.17元;更离谱的是,一片胃铋治的中标价,竟然是市场价的14倍……本来是为了降低药价虚高而设置的药品集中招标,在烟台演化成了这样一种怪现象。

  在人们迸发的看病难、看病贵的埋怨声中,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严禁相关药品涨价,并对药品价格实行严格的"最高限价"制度,为了进一步遏止药品居高不下的现状,卫生

部已经进行了十七次药品降价,一次一次的降价、限价非但没有给患者带来轻松,反而越降负担越重,越降费用越大,高价医院、天价医院这一名词一次又一次的在人们眼前闪动,究其原因就是被利益所驱动,暗箱太多,猫腻太大。

  单药品这一档,就屡出异乎寻常的怪事。在济南的招标会上“血塞通”作为一种中老年人心脑血管常用药,中标价为每盒19.17元,零售价仅卖7元钱;藿香正气水中标价竟为16.74元,零售价9.5元;常用的抗生素头孢克洛胶囊中标价达16元,零售价8.5元,胃铋治平均中标价每片折合0.71元,零售价每片只需约5分钱,既相差14倍。实在难以相信的是这比零售价高出数倍、数十多倍的价格既是旨在选购最廉价格的招标会上所发布的新闻,与其说这是一次招标会,倒不如说是一次竞相飙高的拍卖会。

  国家有关部门对于药品的招、投标早就有明文的规定,招标的范围、开标、议标、监督都有规范,而且一些地方药品的投标还要经过物价部门审核,但是中标价高于零售价的现象屡屡不止,越招越高,济南高招标不是个案,在其它一些地方也同样发生过。这不能不对药品价格前景感到堪忧。为什么招标价格反其道而行之,并且大出人们的意料?不外乎有这么几种反常:一是销售商和采购方暗中勾结,早就约定,只是在招标会上过过门面,这可能是主要原因;二是招标的范围不广,限定的入围指标太少仅此一、二家,迫使你不想采购也得购;三是销售商抱成一团,形成联盟,逼其就范;四是医院方根本就不懂药品的行情,蒙蒙懂懂受骗。其它后三种因素都是次要的,完全可以预防,即使偶然发生后面的三种现象,也只能说是试行招标的始初阶段,在招标进行多年,日趋成熟的当今根本就说不过去。深究其中的奥秘不难看出,第一种原因是主要的:购买方通过虚开高价为医院或个人谋利投之认购的桃,那么供应商就附和顺应报之其中虚出价的李。一唱一和,过了堂应了招“冠冕堂皇”。

  殊不知,丑媳妇总是要见婆娘的。高出的价总得有出处,毫无疑问倒霉的就只能是患者,看病难,药品贵,高价医院,天价医院根源也来于此。人们要问药品贵,他说是通过了招标,按正常渠道采购的,人们要说外面的零售价比医院的便宜好几倍,他说是外面的药不可信,他的药货真价实,弄得你气不打一处出。

  招、投标本来是个公平、公正的程序,招、投标是以最优惠的价格,购取最佳的药品,但如此“阳光制度不阳光”不能不怀疑这种招、投标的可信度。法律昭昭,众目睽睽之下招标方与投标方“利益合谋”,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医药采购中的恶瘤由来已久,不下猛药,不动大手术是难以从良。虽说有关部门一而再再而三的下以不准、禁止、查处等咄咄逼人的条文,也还劳心劳神的建立“行贿企业黑名单”制度,但是要从根本上杜绝医疗系统的“商业贿赂”任重而道远。

  我们期待着招、投标还其本来面目,再不要为利益驱动,将招标会转成竞争飙高的拍卖会。


作者: 罗瑞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