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伪“国产车”停产 本土零部件企业最后的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15:47 中国新闻网

  上周,凯迪拉克、大切诺基两个伪“国产车”向媒体确认停产,改为全面进口。上海通用公关部人士如此说明个中原委,“凯迪拉克在中国只是散件组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并一直在缴纳和进口整车等同的关税。”

  在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制定《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之前,凯迪拉克等车型的国产化曾经一度合法化,这种

“国产化”的利益驱动建立在整车进口关税与散件进口组装的税率差之间。

  2001年,中国整车进口关税还高达70%以上,但零部件关税税率为30%,通过关键零部件进口,拼凑一些无关紧要的零部件,再进行散件组装,一部能够获得40%以上利润差额的国产车便出现了。

  为避免关税大量流失,“办法”出台,并于去年4月1日起开始执行。“办法”规定,只要进口车身和发动机两大总成组装汽车,或者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总和达到该车型整车总价格的60%及以上,就算构成整车特征,要按照整车税率缴纳关税。然而凯迪拉克为何不将国产化进行到底,如此可以不用缴付高额关税,而选择弃国产走进口呢?

  关键的原因在于,对于凯迪拉克和大切诺基而言,其零部件只能依赖于进口,因为中国没有能够为其提供关键零部件的本土厂商。但为何凯迪拉克和大切诺基的零部件供应商不在中国设厂?因为这两款车型都属于豪华车型,购买群体限于小众人群,两款车型每年的销量都不超过3000辆,在中国设厂成本无法收回,按照国际惯例,只有产量达到1万辆之上零部件异地设厂成本才能回收,如现代主要零部件供应商,关键零部件独资企业早已经伴随现代的合资而进驻北京。

  对于凯迪拉克和大切诺基而言,国产转进口也属无奈之举,因为中国的零部件企业无法承担其主要零部件总成的生产责任。形成中国目前零部件市场状况的原因在于,国家制定50对50的合资企业规则时,显然忽略了零部件生产终端。

  合资企业使用本土零部件企业的产品,需要本土零部件厂商获得国际质量认证,而关键零部件的综合开发与认证成本至少为8000万美元,这个价格对于本土零部件厂商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今日受人以柄,然而亡羊补牢时未晚,在国家整体支持自主创新的大方向之下,零部件企业当自强图存,通过国际合资、合作的模式消化吸收核心技术,由此再图创新。(新京报张文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