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出“精英”围城,大学生从“普通”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00:47 时代商报

  高考临近,大学生未来的就业趋势又成百姓之关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认为,“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这需要广大毕业生尤其是家长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适度选择,以多种方式努力实现广泛就业。(详见9版)

  在“80后”上大学之前,还零星看到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称谓。这些年,大

学生已经比较大众化了,如果毕业后再怀揣精英的架子去找工作,碰壁是经常有的事情。高校扩招和“独生一代”的全面成长,“80后”里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加上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确实应该走出自己营造的“精英”围城,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面对市场的挑选了。

  定位变化了,可学生和家长的心理还没来得及变化,这就导致了“80年后”就业尴尬。

  现实的语境之下,“普通劳动者”的定位务实而残忍。当从字面上的理解,“普通劳动者”的说法似乎有些多余,因为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没有天然的特殊劳动者,但从这些年大学毕业生优越感越来越少的现实看,以“普通劳动者”去定位确实是一针清醒剂。那些累活不干、钱少的活不干、领子不白的活不干的毕业生,抱着“精英”的枕头在家睡觉,高不成低不就,就是因为从心态上还没走出这个围城。

  现在的大学生不容易,他们的父母承受着高额的学费,却无法购买到一个相对踏实的未来,读书之后,一部分还要偿还助学贷款,还要承受眼前的房贷,还要反哺自己的父母,还要准备成家,这是多么大的压力,每月千八百元的职位怎能让他们甘心呢?

  不甘心也没办法。既然咱自个儿属于“普通劳动者”这一拨,怎么就不能从事普通的工作呢?大学生和家长都不要自我拔高,踏踏实实地找份工作从基层做起,道路才能越走越宽。现在,学历不再是坐机关、进企业的天然通行证,而只说明你曾学过相应的知识。至于大学生的知识优势,还得在与其他劳动人口的职业竞争中慢慢体现,在为社会创造价值中得到实现。而动不动就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无疑要碰一鼻子灰。

  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什么是人才?简而化之,有用的人就是人才。“精英”已经没有天然的了,只有不可或缺,才是人才。而人才,不一定非得是卫星的研究人员,你大学毕业,养鸡养得好,是人才。你大学毕业,炒菜有水平,也是人才。说到底,大学生活,更多的是一种知识储备而已。

  那么就走出“精英”围城,轻装上阵,大学毕业生从“普通劳动者”开始吧。

  ◎首席评论员 万应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