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基金“封转开”巨额收益等待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06:20 大洋网-广州日报

  “某封闭式基金‘封转开’方案近期已获监管部门原则同意。”日前传出的此则利好让近期淹没在开放式基金疯狂涨势下的封闭式基金,再度闪现出熠熠光辉。

  一旦“封转开”,封闭式基金二级市场价格与基金净值之间的差额将会落到持有人的袋中,这也就意味着,目前有约10只封闭式基金的理论收益率在80%以上。眼看“封转开”化茧成蝶,投资者到底该如何备战到期套利?

  文/表 记者 吴倩

  现 状:

  涨势持续落后于大盘

  封闭式基金开启“封转开”的闸门已渐无悬念。近期有报道称,某只即将到期的封闭式基金的“封转开”方案已获监管部门原则同意,数只将于明年到期的封闭式基金也已报送方案,正等待批复。业内人士认为,思路既定,自然到期的就转开放,“技术问题是非常简单的”。

  虽然封闭式基金“封转开”这一利好愈发明朗,但其目前的市场表现却并不充分。

  今年以来,股市一路高歌猛进,截至上周末,上证综指累计上涨了近43%,但是,相对于上证综指涨幅,封闭式基金二级市场的整体表现较为逊色。同期,上证基金指数和深证基金指数的涨幅分别为36%和35%。以上周二级市场的行情来看,在上证综指上涨了约3.5%的情况下,沪市基金指数收于1143.5点,全周上涨32.19个点,周涨幅约2.9%,而深市基金指数收于1039.4点,全周上涨22.11个点,周涨幅为2.17%,涨幅明显落后于大盘。

  收益率高于90%的基金再现

  二级市场价格涨幅有限,净值增长率却突飞猛进,直接导致了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持续上涨。上周,封闭式基金的平均周净值增长率高达4.04%,远高于二级市场价格的平均涨幅,总体绩效表现情况好于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其中,周业绩居前的汉鼎、裕华、开元、泰和、融鑫等基金周净值增长率分别高达10.12%、8.55%、8.31%、7.43%和6.97%。这使得上周末封闭式基金的平均折价率扩大到了32.28%。

  随之,封闭式基金的隐含收益率(按当前的市场价格买入基金,如果在将来能按照目前的净值卖出,理论上可以得到的收益情况)则普遍持续升高。截至上周末,大盘基金的平均隐含收益率是77.98%,较前周上升1.86个百分点。隐含收益率高于90%的基金又开始出现,丰和、兴和分别为90.48%和90.36%;隐含收益率介于80%至90%之间的基金有9只。小盘基金的平均隐含收益率是28.38%,较前周大幅度上升了3.03个百分点。

  建 议:

  大盘:综合考虑折价率及业绩

  具有高折价率的大盘基金或会成为资金争夺的目标。从上周的成交额来看,大盘基金几乎吸引了绝大部分增量资金的目光。成交额增加的35只基金中有21只是大盘基金,大盘基金整体成交额大幅增加35.88%,而成交量减少的19只基金中却有18只是小盘基金。小盘基金的成交额则与前周相差不多。周换手率最高的前13只基金也全部是大盘基金。

  上海证券张瑾建议:从这波行情中基金的走势来看,基金的折价水平、净值增长能力是影响基金走势的两个主要因素。中线投资可结合基金的折价幅度以及净值增长能力,在大盘基金中,普丰、普惠折价幅度较大,在近期行情中净值增长也较快,值得关注。短线来看,基金景阳、基金金鑫等持有处于股改停牌阶段的股票的比例较大,在这些股票完成股改恢复上市后,净值具有爆发性增长的潜力,基金二级市场价格也将出现大幅上扬,可在近期增持。

  小盘:连续投资将到期的基金

  针对小盘基金,银河证券王群航指出,目前市场对于小盘基金的关注主要在于到期期限。随着到期日的临近,为应付到期时的变动,一些存续期较短的小盘基金的投资组合难免出现“债券化”的趋势。以存续期最短的基金兴业为例,一季报显示,该基金兴业的持股比例已从73.86%骤然下降到47.34%,持有债券比例从20.73%上升到37.53%。在新增的券种中,06央行票据02成为了其第一重仓债券,持有量达到0.49亿元,占该基金净资产的10.4%。

  王群航建议:把小盘基金当成债券来看其实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与其排队买国债,不如在今后的两年半里按到期顺序连续性地投资即将到期的小盘基金。

  封转开

  本来只在证券市场交易的封闭式基金,转为可以直接按净值申购和赎回的开放式基金,一旦实施,封闭式基金持有人可以按照基金净值向基金公司提出赎回要求,随着到期日的临近,其二级市场价格必然向净值靠拢,意味着目前封闭式基金二级市场价格与基金净值之间的差额必定会落到持有人的袋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