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继承港埠传统 弘扬“海上茶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07:23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继承港埠传统弘扬“海上茶路”

  茶农在展馆现场展示茶叶的制作过程。 陈杰/文 严龙/摄

  春茶飘香的时节,国内外嘉宾相聚甬城,第三届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在美丽的港城隆重举行。其中,4月24日在凯洲大酒店举办的宁波“海上茶路”国际论坛,是本届茶文化

节的重要活动。在论坛上,众多国内外茶文化研究专家学者运用大量历史文献、事实,经过严密的论证、探讨,取得了共识,认定宁波为“海上茶路”的启航地。这一认定,对于提升宁波的历史文化地位,让世界认识宁波,提高宁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进一步弘扬茶文化、发展宁波茶产业,意义重大。

  A.宁波的“海上茶路”由来已久

  

继承港埠传统弘扬“海上茶路”

  不少饮茶爱好者在茶文化节中品尝各具特色的名茶。 河姆渡遗址发现7000年前已有原始茶遗存。宁波港口优势等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孕育了底蕴深厚的宁波茶文化,也造就了宁波的“海上茶路”。

  1、宁波(明州)古代就是重要港埠

  论坛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杨招棣率先作了报告。报告开宗明义地提出,宁波在唐代已与广州、扬州并列为三大著名港口,外贸出口的主要物资有茶叶及著名的越窑青瓷茶具等,外贸辐射范围相当广泛,东至日本,东北至朝鲜半岛,南至南洋诸国,西至波斯(伊朗)、东非沿海。杨招棣认为,这条起自宁波的“海上茶路”,对于弘扬与传播中国文化、茶文化,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其实,早在2002年的日本“海外寻珍”过程中,我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林士民就发现,日本佛教的创始人———最澄大师,于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随遣唐使来到明州,而后从明州带回的茶籽在日本生根开花,由此揭开了“海上茶路”东传日本茶文化历史的序幕。论坛上,来自日本的中国茶文化评论家工藤佳治在《日本茶文化和宁波历史渊源的探求》一文中,证实了这一说法,明确表示,宁波乃日本茶文化的源头。

  宁波茶文化历史渊源还与韩国等近邻国家紧密相连。韩国韩瑞大学健康增进大学院茶学科硕士课程研究生姜宁玮提出,9至13世纪的400年间,唐宋与高丽贸易往来主要以明州为出入口岸,再溯余姚江,经钱塘江至大运河北上达汴京。宋朝赏赐给高丽遣唐使的货品都是从明州中转。清代,宁波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9世纪中叶,江西、安徽所产茶叶,经浙东运河到宁波港区出口的每年达20多万担。

  2、茶文化资源丰富

  宁波境内四明山出产多种名茶和贡茶,远播海外。从元朝开始到明朝万历年间共300余年,宁波每年向朝廷进贡茶,仅四明山北麓一个县(慈溪)就达130公斤,当时出产名茶的县,年进贡茶不过1至3公斤,可见宁波名茶知名度高。1893年俄国茶商到宁波,认为宁波的“茶叶品质最好”,于是聘请宁波茶厂厂长和种茶技术人员10余人,带着茶树苗和茶籽,水陆兼程,到格鲁吉亚种茶树,发展茶叶生产,格鲁吉亚的茶叶由宁波传去,至今留有宁波茶文化的史料。宁波绿茶产地如今依然引起境外茶叶行家的关注。

  3、“茶禅一味”根基深厚

  浙东名刹众多,有高僧住禅的天童、阿育王寺等,吸引众多海内外高僧进出港口,仅日本就有最澄、荣西、道远。特别是荣西返回日本种茶,写就日本第一部茶叶专著《吃茶养生记》影响深远。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对此多有研究。4、有茶文化的人文优势

  吴越自古富庶,文化昌盛,达官贵人、文人学士与茶结缘,茶文化随着他们的学术思想和行踪传播到海外,如王阳明、黄宗羲等。朱舜水寓居日本20多年,不仅将中国的儒学带到日本,还将当时先进的农业、医药、工程建筑以及中国传统的器食用具传授给日本人民,并亲自进行指导和实践。现在,宁波与境外的茶文化交流遗迹,正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宁波城里就保留有高丽使馆、波斯巷等历史遗迹。

  B.宁波的“海上茶路”大有作为

  宁波作为“海上茶路”的重要港埠,到21世纪的今天,又呈现出新的优势。

  1、出现新的宁波—舟山港口优势

  由北仑港区、镇海港区、大榭港区等组成的港口群,进出集装箱、原油、矿石、煤炭、液化品等物资,已成为我国东部沿海乃至东亚地区的重要港口。国家“十一五”规划还将宁波-舟山港列入国家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以集装箱来说,至今已达147条航线,2005年集装箱突破500万标箱,货物达2.7亿吨。宁波港以其快速发展的势头引起国际航运界瞩目,与弗吉尼亚港、安特卫普港、迪拜港、香港列为“世界五佳”。

  2、连接宁波港口的陆上交通便捷

  境内有杭甬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同三线沿海大通道,杭州湾跨海大桥将于2008年完工通车,通往温州、福建的新铁路已开工建设,还将建设上海-宁波-深圳高速铁路,浙东运河也正在建设之中,水运条件将大大改善,而投资50多亿元的象山港大桥也已获国家批准立项。为宁波港配套服务的陆上交通优势,彻底改变了宁波一度为海涂一隅、交通末梢的状况。3、茶叶出口的货源众多

  宁波本埠茶资源厚实。全市近20万亩茶山,而出口份额较少。境外人士还未充分认识绿茶,为此开辟宁波名茶,境外市场商机无限。我们还可输出茶技术力量、茶树良种等。随着铁路提速和铁路规划建设,本省的温州、金华等地的茶叶从宁波出口大为方便。港口集装箱的货源腹地深广,可通到苏、浙、赣、闽、皖等茶区。

  4、打造“海上茶路”要埠有茶文化基础

  宁波茶文化历史悠久,如今社会稳定,经济繁茶,宁波茶文化促进会在传承和弘扬茶文化中广泛开展活动,市里又连续3年举办了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等,进一步扩大了宁波茶文化的影响。

  C.弘扬“海上茶路”时代要求

  

继承港埠传统弘扬“海上茶路”

  来自全国的茶叶评选专家正对参赛的各地名茶进行评比。 宁波“海上茶路”历史悠久,从唐朝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中国茶文化,有其突出地位。发展到今日,从港口优势到发展茶经济、传播茶文化,潜力巨大。

  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在21世纪方兴未艾,正蓬勃发展。壮大茶产业,促进茶经济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茶文化还能培育人们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全民族的身心健康,增进与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弘扬“海上茶路”,既是历史的呼唤,也是时代的要求。进一步弘扬宁波茶文化、发展茶产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打响茶品牌

  宁波作为我国绿茶主产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推动下,名茶迭出,现在已形成了望海茶、瀑布仙茗、奉化曲毫、东海龙舌、望府茶、印雪白茶等有一定影响的名牌产品。但在国内外要形成有重大影响的名牌产品,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茶企业开阔视野,借鉴各地经验,不断创新,树立品牌,做强品牌。2、开发茶制品

  茶与咖啡、可可为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随着茶文化的兴起、茶科学的进展,茶对人类身体健康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所推崇,对于茶叶的开发利用也更引人瞩目。在宁波有茶多酚生产企业(四明山),有茶加工的国际龙头企业(五洲星),有农业部列项的绿茶酒生产项目。今后要大力开发多种茶制品,让茶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

  3、搭建茶文化大平台

  宁波已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国字号单位签订协议,今后举办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期间,在宁波同时举办中国名优绿茶评比活动,邀请全国有声望的茶业界专家进行评审,以此来推动绿茶生产,并加强同各兄弟地区、兄弟单位的联系。今后,我市将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

  4、做好茶文化大文章

  宁波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下,建立和健全了茶文化的机构。宁波茶文化促进会成立已有3年,去年9月又建立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东茶文化研究中心。茶文化机构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影响。今后要加强联络、相互支持,做好茶文化大文章。要尽早规划,编写宁波茶文化丛书,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宣传茶集解渴、健身、怡情、社交、廉政于一体,发掘茶的内在精神,提倡茶为国饮,让饮茶成为我国的民族习俗,在国际上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

  做好茶文化大文章还要注意收集、挖掘和修复茶文化遗迹,这对繁荣茶文化事业,促进茶旅游经济发展,既有现实作用,又有深远意义。

  宁波茶业出台 “十一五”规划

  力显“海上茶路”要埠地位

  作为我国“海上茶路”要埠,宁波最新出台了茶业“十一五”规划。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建立以港口为依托的区域地理经济和珍稀白茶为特色的优势产业,力争成为我国茶叶出口第一港埠。

  据了解,“十五”期间的5年中,全市累计产茶84750吨,茶叶总产值11.27亿元。宁波口岸茶叶出口贸易大发展,出口茶类从珠茶扩大到眉茶、煎茶、红茶等茶类。2004年出口实绩达33659吨,创汇4530万美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41%和54%。2005年前6个月,茶叶出口量达1.7万吨,创汇2634万美元,出口数量和金额名列全国口岸第二。随着出口量的扩大,来自市外的出口货源的比重也逐步攀升,至今达60%以上,标志着宁波茶业的经济格局已从辖区经济转变到以港口为依托的开放性地理经济。

  到2010年,我市力争全市茶叶总产值、宁波港茶叶出口货值均超过5亿元。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18万亩,年产量稳定在1.8万-2万吨水平。宁波口岸茶叶年出口量稳定在5万吨以上,出口金额超过6000万美元以上,力争成为惠及浙、苏、赣、闽、皖等茶产区的全国绿茶出口第一港埠。(陈力)

  

继承港埠传统弘扬“海上茶路”

  我市茶艺表演者正在为观众表演。

  

继承港埠传统弘扬“海上茶路”

  充满爱心的人士参加名茶爱心拍卖活动。 相关链接

  我市茶业“十一五”规划的新思路

  我市茶业“十一五”规划的新思路:到2010年,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9万亩、比重提高到50%,从而奠定特色优势产业的品种基础;全市千余家初制茶厂省定达标率从现在的20%提高到80%以上;力争在望海茶、宁波白茶、东海龙舌等品牌中打造出一个全国最有影响的名茶品牌;全市18万亩茶园要全面实现无公害茶标准达标和QS认证、80%以上茶园获得绿色食品认证、30%茶园获得有机茶认证;力争培育10家市级龙头企业,培育2家年出口茶叶5000吨以上或销售值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陈力)

  结束语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茶文化既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项重要内容。她在世界上的传播和弘扬,“海上茶路”是一条主要通道。宁波作为沿海城市、中国绿茶主产区、“海上茶路”起航地,一定要继承港埠优良传统,发挥资源优势、港口优势、腹地优势,肩负起弘扬“海上茶路”的重大使命,让中华茶文化风靡全国,走向世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