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大学生应定位为普通劳动者"引发的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08:16 浙江在线

  今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为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

  教育部开出的这剂药方看似挺有新意,大学生应定位为“普通劳动者”,这里关键词是“普通劳动者”。不知,在这位负责人眼里,“普通劳动者”到底应该是什么概念?

  这位负责人表示:广大毕业生尤其是家长应该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适度选择,以多种方式努力实现广泛就业。从这位负责人的话中,“普通劳动者”是与社会精英相对的,“普通劳动者”似乎就是就业期望低的岗位从事者。提到就业期望,我们不能讳言利,毕竟薪水是各方关注的。在教育部这位负责人眼里,“普通劳动者”应该拿多少薪水?

  北京统计局公布的公开数据显示北京月平均工资是2734元,据黑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该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近1205元。“普通劳动者”薪水不奢求太高,但起码应该达到社会平均工资吧?但事实上,我们看,很多企业招工时只愿开几百元的薪水。如此低薪,连“普通劳动者”的平均工资都达不到,大学生的就业期望还应如何降低呢?

  笔者毫不否认,当今有个别大学生以精英自居,非高薪不去,但大多数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已经很低了,很多人的理想就是能拿到社会平均工资。如此低的就业期望值还要他们再降低,说者于心何忍?而且,大学生即使有稍高的就业期望值,也在情理之中。十年寒窗苦,对未来有点希望有点憧憬,难道不正常吗?

  提供就业岗位,提供富有竞争力的就业岗位,这既是社会的责任,也是社会的义务。如此,才能彻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如此,才不至于让很多人担心的“新读书无用论”泛起。


作者: 毛建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