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别让“代理相亲”忽悠了爱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09:00 温州新闻网

  5月21日,武汉市举行的“春季万名白领姻缘会”吸引了3000多名“独一代”报名。不少报名者的父母,或领着孩子,或带着资料,涌入会场,“御驾亲征”为儿女参谋相亲。会场上,随处可见父母扎堆攀谈,互留电话。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有近一半报名者或称工作忙,或宁愿待在家上网、看动漫也不愿亲临会场,而由父母“代理相亲”。即便亲临现场的“独一代”,八成以上仍有父母陪同,有的甚至带上七八人的亲友团。(5月22日《武汉晚报》)

  多少年来,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准则的“包办婚姻”在国人心目中早已是封建糟粕的代名词,铁板钉钉的“过街老鼠”。在不少有情人难成眷属、同床异梦的人生悲剧里,“包办婚姻”往往都是大家首先想到并大肆挞伐的“罪魁祸首”,而自由恋爱则被大家奉为了理所当然的正宗。

  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代都市的风尚常变常新,近年来,自由恋爱已渐走颓势,父母“代理相亲”并唱“主角”已成公开的“秘密”——在南京,连续数次举办的“万人相亲大会”都是人山人海,但到场的大多是家长;在杭州,传说中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了三年的万松书院自去年开始也成了父母周末“代子相亲”的场所;在重庆和安徽芜湖,还别出心裁地推出了“父母相亲节”、“父母相亲会”,将之打造成了一个“朝阳产业”……

  为人父母者之所以要越俎代庖替儿女“相亲”,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孩子们工作忙,没有时间来细细寻觅、培养感情;二是亲自上阵,既可以先看看未来女婿或者儿媳的自身情况,还可以了解对方的家庭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如果成功的话,可以减少以后婆媳、翁婿之间的矛盾,为将来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打下基础;三是一些大龄青年性格内向不擅言谈,生活经验不多,而父母们大多已退休,闲暇时间多,自认见识丰富,容易看清楚对方的缺点和家庭情况,可以避免孩子在婚恋道路上少走弯路。

  于是,相亲会成了家长替孩子相亲必去的场所——一些父母不仅仔细抄录对方提供的资料,从年龄、身高、学历、工作等一项都不放过,甚至带着摄像机,把所有的资料“一网打尽”,回到家里再慢慢研究。一旦发现般配的,便邀请对方细谈,并掏出孩子的照片、学位证书向对方推荐。如果谈得投机,就互留电话,择机见面。因为婚姻中的相识的这一环节大都由父母“越俎代庖”,所以这种方式也被称为新式“包办婚姻”。

  但不管怎样,“代理相亲”实在难以让人恭维。对父母来说,年龄、身高、家庭出身、工作单位、经济收入都是硬指标,但年轻人更注重感觉;父母亲认为感情是可以培养的,年轻人却认为有感觉的话,看一眼就能感应到;父辈把婚姻看得很神圣,但对儿女来说,婚姻并不是惟一重要的东西,他们有更广阔的生活空间来选择生活方式;社会压力迫使许多年轻人选择了晚婚甚至不婚,但作为父母很难接受这样的潇洒和前卫……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一些参与相亲的父母还借用商业上的通用做法,为征婚的子女制作了“广告牌”,上面写着子女的年龄、学历、职业等个人情况,大有兜售的意味,一些媒体在评论这种现象时毫不客气地使用了“推销”一词。把神圣的爱情和婚姻打上“推销”的烙印,无疑淹没了“神圣”的光辉……

  在孩子婚姻的终身大事上,父母的参与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切忌大包大揽全权“代办”。那种以貌取人,以学历取人,以收入取人,没有爱情基础的“速配”姻缘从来就是成功者少,失败者多,一旦因性格、爱好和生活情趣等出现“不和谐”,孩子们势必会把责任推给父母,责怪父母,让父母喝下这杯“好心没好报”的苦酒。与其这样,不如把选择爱情与幸福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稿源:红网)

  (作者:高福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