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角色定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09:09 南方日报

  建设创新型广东

  蔡兵

  目前,创新效率低下是导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主要根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各级政府对创新资源的投入方向有较大的随意性;创新活动主体能否获得所需要的资源,

常常并不取决于其创新实力,而靠公关能力;创新活动经费浪费严重;各种为创新而创新的“盲目创新”,以及名为创新实为敛财的“假创新”和各类为追求政绩而搞的“创新形象工程”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我国自主创新活动的质量将无法提高,创新能力也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增强。要解决创新活动效率不高这一难题,首先需要各级政府把握好自己在创新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一、当好服务者

  企业面临的风险是多重的,主要有市场风险(由价格及需求变化导致)、制度风险(由规则的制定和实行变化导致)、技术风险(由技术变动导致)。而企业控制各类风险的资源总量在一定时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企业认真衡量和比较将资源投入于各类风险防范的“投入产出比”。

  在发达国家,由于教育发达,人员素质较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较稳定,对市场风险的控制主要通过提高对管理水平的投入,就很容易达到边际投入与边际收益相均衡的状态;同时,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对企业管理的宏观制度,从而阻止了企业寻租活动。因此,发达国家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和制度风险就变得相对稳定或变化可以预期,企业认识到市场竞争最终要通过创新活动来决定成败,因而主动将资源集中用于创新。因此可以说,发达国家创新活动的繁荣是有其环境与制度基础的。

  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则很容易发生变化,且许多变化是由利益集团操纵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难将注意力和资源集中于创新活动。因此,要提高我国企业对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政府明确自己在创新活动中的服务者地位,合理制定并严肃执行市场管理法规,以及大力发展教育、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努力创造能使企业集中精力搞创新的良好环境。

  二、当好管理者

  近年来我国的科研经费分配,有点像几年前混乱的建筑市场。当时有些包工头并没有多少管理能力,对建筑业务也了解不多,但靠着胆大加上采用回扣等手段,却承接了大量工程项目。目前我国的学术界也有类似情形。一些并没有多少研究本领的人,却因会搞关系,将大量课题经费集中于自己的名下,当上了“学术老板”或“科研包工头”;而同时,许多科技人员基本的科研经费却得不到保证,需要为维持正常的科研活动甚至生计发愁。在这种状况下,许多创新活动根本不是为了追求新知识,而是为了追求金钱。因此,这些“学术老板”或“科研包工头”,名为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实为创新活动的破坏者。为了防止这种现象蔓延,需要政府当好宏观科研工作管理者的角色:完善各种基金的设立和发放制度,确保科研经费用于科研活动;建立完善的制度,真正由专家民主决策设立课题和项目,由学术能力决定课题承担者。

  三、当好组织者

  政府在创新活动中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内容有很多,如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发展;出台政策,针对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采取减免税措施,在政府采购中对国内创新产品给予扶持,以及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这些工作都能使创新主体降低创新风险或提高收益。政府在组织社会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常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在不知不觉中跨越了政府应当做的组织工作的边界,演变成企业创新活动的干预者。而实际上这些干预大多并不成功,许多还破坏了创新竞争的公平性,有些甚至导致创新活动被政治化的不良后果。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追求“自主创新”政绩,经常对所管辖地区的企业创新活动发号施令。其后果,只能是使一些企业的创新活动变成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听从政治指挥棒指挥的“盲目创新”。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省情研究中心教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