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父母排队团"闹剧落幕后的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09:23 东方网

  陈云发作品集前些时,在本市杨浦区齐齐哈尔路37路公交车起点站,出现了一些家长每天很早前去为乘公交车上班的子女占座排队的情况,由于父母早起排队,他们的子女就可以多在被窝里赖10分钟,这群父母也被人称为“父母排队团”。后经上海和中央的电视台曝光,这些孩子家长不好意思再去排队了,“父母排队团”自行解散。

  当时看了这则报道后,我一直在思索这件事情,就是我们上海的家长在溺爱子女方

面,实在是太无私和太有“创意”了。应该说,家长这么做既不违法,也不妨碍他人的利益,体现了父母与子女间的一份亲情。但是,这种情况的发生,却又总觉得我们上海的孩子永远长不大,为了那10来分钟的懒觉,子女可以忍心让父母顶风冒雨去排队,实在也是依赖得可以了。

  当然,在“父母排队团”这件怪事中,占主导的是父母,是他们心疼自己孩子挤公共汽车时没座位,心疼孩子上班路上太“辛苦”才去为孩子排队占座的,这些孩子反正平时在家依赖惯了,家长主动要去占座,岂不顺水推舟?这种过分溺爱的结果,影响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永远长不大的一族。所以,在这件事上父母的责任更大些。

  家长们可能不曾想过,他们辛辛苦苦为子女排认占座,会给子女带来什么影响呢?首先,这些子女对靠家长辛苦得来座位,必定是分外“珍惜”,也就是说,假如途中有老弱病残孕乘客上车的话,他们很可能不会主动让座,因为座位是父母辛苦换来的,这座位此时便无形中变成了父母留给他们的“财产”一般,而与此同时,他们却失去了个人境界中最宝贵的东西即社会公德。

  其实,在实际生活中父母过分溺爱子女的情况又何止一个“父母排队团”?各种变相的“父母排队团”随处可见,例如:小学勤务,家长代劳;考试场外,家长守候;毕业应聘,家长陪同;日常生活,父母包办,乃至白领寻偶,都要家长出面代为相亲,已经懒得再去自由恋爱等等。而有的家长,孩子很优秀,大学毕业后,有了份不错的工作,可是,家长却总不滿意,自己出面张罗为子女(或媳婿)再找他们认为的更“称心”工作,我就碰到过几次类似的家长“求助”。一次,一位朋友因不滿意女儿变动了几家广告公司的岗位,一定要我帮着找一家“稳定”工作。我对他解釋,我们过去选择工作单位的观念不适应了,年轻人跳槽为的是往高处走,没什么不好,而且现在只要交“四金”,将来一样有养老金,所以,工作单位不“稳定”没关系。但经不住朋友请求,我为他女儿联系了一家“稳定”单位,谁知她女儿连面试都不愿去,原来,朋友的女儿做广告颇赚得动,她赚了一笔后便休息调整一下,搞搞文学创作,出去旅游玩玩,然后再寻工作,完全是过的新派生活,她还在电话中数落他父亲一辈子只做一个单位,收入又不高,很不值得。

  而像这样一些过分溺爱、关心变成了干预孩子私生活的情况,说实在的,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两代人的代沟越来越大,而其实,父母一代就在这溺爱中自己不知不觉中落伍了,离时代越来越远了。

  “父母排队团”瓦解了,值得我们庆幸。但是,“父母陪考团”、“父母相亲团”、“父母代子女找工作应聘团”等什么时候才能自行解散呢?


作者:陈云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