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治污与“乌纱帽”挂钩为何一抓就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10:19 南方网
  北京青年报网络版 蔡方华

  国家环保总局前局长解振华曾经说过:污染的反弹,看似在企业,其实关键在政府。他的这番话,在著名的污染“黑三角”得到了另一种形式的印证。

  晋陕宁蒙交界处是电石、铁合金、焦炭三个行业密集发展的地区,也是高能耗、高污染的环境重灾区,被称为中国卫星云图上的“黑三角”。多年来,国家环保部门对“黑三

角”进行过多次势大力沉的治理整顿,但效果一直不理想,治污与排污的拉锯战打了两三年之久。去年下半年,国家环保总局和监察部联手对“黑三角”出招,由于监察部把治污与领导干部的“乌纱帽”挂上了钩,于是出现了可喜的局面。据了解,乌海市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训勉谈话之后,72小时之内,就关停了32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污染严重的企业。

  为什么治污与乌纱帽一挂钩就能立竿见影呢?首先,当然是这种高压态势让地方领导充分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国家治理污染的坚强决心,当领导干部意识到地方保护的“边缘政策”再也行不通、治理污染无路可退时,他们自然能拿出实干的精神来。

  另一层原因是,“黑三角”地区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与地方政府的错误行政行为有着因果关系。例如,2003年,就在国家7个机构联合开展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大行动的同时,“黑三角”某县竟然一次审批了59个项目,而且全都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污染、低技术含量的项目。由此不难看出,污水废气虽然是企业排放的,但根源却在地方政府的违法审批和监管不力。只有抓住了地方政府这个龙头,只有首先清除地方领导的畸形发展观和错误政绩观,治污才有可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治污与“乌纱帽”挂钩的神奇效用,让我们看到国家环保政策的某种改变。过去,说到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我们总是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排污企业身上,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地方政府成了治污的巧妙切入点,监察部门的介入则强化了国家环保政策的刚性,一整套环保问责的机制从实践中形成。今年2月,国家出台了《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把矛头指向了与环境污染有关的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和相关责任人,这一制度抓住了当前环境问题的要害,可以看成环保问责制的“发轫之作”。随着问责制的进一步完善,地方保护的“土政策”将不再有活力,以经济建设为幌子的违法审批、纵容排污、徇私枉法等行为也会受到遏制。

  当然,治污与“乌纱帽”挂钩的效用也让我们看到了政风建设的深层次问题,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把经济发展和GDP数字看得比老百姓的生命和健康还重要,同时又把乌纱帽看得比政绩更重要,只有当环境污染危及自己的政治前途时,他们才能雷厉风行地治污,这只能说明,他们没有把执政为民的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中。

  谁不能治理非法排污企业,就摘谁的“乌纱帽”,这种行政高压措施是特殊时期治污的“杀手锏”。在看到它的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冷静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长远之道仍只能是行政与司法的齐头并进,因为行政措施的效用总会存在边界,它对行政体系之外的污染源头并不具备威慑力,行政措施的执行也需要强大外力推动;而法律则具备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对涉及环境破坏的所有行为都能实施惩戒。如此看来,“黑三角”的成功治污就还不值得我们过于欣喜。 (编辑:付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