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社会责任为何成了企业软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14:26 浙江在线

  厦门市经发局负责人说,截至今年4月,先后有200多家厦门企业因不符合“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而在国际贸易中痛失订单。这些企业未获SA8000认证的主要原因,是工人工作时间大大超过设定标准。 (5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这是一条让人喜忧交加的新闻。忧的是国内企业纷纷跌倒在这项新的贸易壁垒前,走向国际市场的步履如此艰难;喜的是终于有外力来对这些缺乏社会责任,不知善待员工的国内企业说“不”了。

  对于许多国内企业来说还很陌生的SA8000,是2001年由欧美11个国家的20个大型商业机构、儿童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和认证机构等在瑞士参与制定并颁布的,在童工、强迫劳动、健康及安全、集体谈判权、歧视、工作时间、报酬、惩罚性措施、管理措施等九个方面设置了最低要求。这个“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被业内认为是出口企业继绿色壁垒、技术壁垒之外的第三类关卡。

  近年来,SA8000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订单附加条件中,跨国公司选择供应商,注重其是否实行合法的劳工标准,企业不得不接受采购商严格的检查。厦门这些企业就是因为不符合“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而只好将订单拱手让与他人。以前常说有财富没有责任,有资本没有道德,有地位没有良知的企业迟早会自误其事,今天厦门这条新闻真切地告诉我们,这个“迟早”已经来了。

  在商言商,追逐利润被认为是企业的天性,然而这个利润应是阳光下的利润。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企业优劣的标准。企业怎样处理好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可惜的是,今天许多中国企业在追求“做大”、“做强”的时候,在“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把尺子面前,却仍然是一个矮子。

  有些企业认为,“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隐蔽制裁手段。是发达国家用提高国内市场的环境标准来设置壁垒,以平衡自己在劳动力价格、运输和原材料价格等方面的劣势。这个说法不能说全是空穴来风,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为什么要授人以柄?更不必说,即使没有这个“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在我们国家也是决不允许侵害员工合法权益的。在哪里跌倒就在那里爬起来,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作者: 奚旭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