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企业才是“经验歧视”最大的受害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00:02 红网

  眼下,离毕业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一些用人单位拒绝“期货”的“经验歧视”却像一道无法跨越的门槛,将那些心急火燎的大学生拒之门外,也让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毕业生小吴告诉记者,“招聘会上大部分用人单位都要求有工作经验,但又不认可实习经历,分明就是没有诚意招聘大学生。” 小吴的遭遇不是个别现象,“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已经成了一些用人单位选人的潜规则。对于招聘中设置“工作经验”这样的歧视性条款,用人单位的解释很有普遍性性,“招聘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员工,单位可以节省培训成

本,他们的工作也可以快速上手。”(新华网2006年05月23日 )

  显而易见,所谓“经验歧视”背后其实是“效率优先”原则在发生作用。谁都想要工作经验,但谁都不愿承担培养“工作经验”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表面上看,受伤的是大学生,其实从长远看,受伤害最大的无疑将是斤斤计较和短视的企业们。因为,躲避最大责任者必将承受最大的伤害。

  工作经验谁来给?大学生获得工作经验无非通过实习和就业两种渠道。把这两条路都断绝,无疑是堵住了毕业生的就业之路。一些已获得数年甚至十数年的大学生,甚至前几年一些具有长远眼光,一毕业就去攒资本的大专生则成了抢手的“香饽饽”,看起来用人单位是占了大便宜,节省了不少企业成本。但长期下去,则是危险的,将会导致人才的断层,一旦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企业最终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过强的成本意识不仅让用人企业后劲不足,丧失了长远发展的竞争力,更严重的是还打磨掉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共生意识,更进而影响到整体的市场环境和职场生态。显然,“经验歧视”这种功利的用人心态暴露出企业的目光短浅和对社会的不负责任。要知道,人才是社会财富,不是企业的私有财产。做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企业,不应该在用人上太过斤斤计较,否则就是对社会,也是对企业自身的不负责任。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和行业道德。只有让人才活起来,象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动起来,才能真正造福社会,造福企业。如果大家都不肯付出成本和代价,而是一味伸手要人才,希望别的企业为自己做嫁衣裳,无疑是一种拿来主义。而这种拿来主义最终还是会害了企业自身。

  因此,“经验歧视”背后,埋藏的是若干年后可能爆发的人才危机。更可怕的是,某些用人企业亲手点燃了导火索而不自知。但愿若干年后不会因为企业的功利而出现“人才荒”。对于社会而言,人才永远没有饱和的时候。只有最大程度地为人才创造机会,提供就业渠道,使每个毕业生都能获得丰富的工作经验,成为实用型人才,才是企业真正的希望所在。

稿源:红网 作者:司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