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减法易做 隐忧难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05:10 中国青年报

  黄勇

  继山东、河北、安徽等高考大省相继取消对由教育部门和团组织共同评选的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的高考加分政策之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日前下发的2006年度最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也首次没有出现可以对优秀学生干部高考加分的原则规定。此举意味着这一曾经牵动了几多学生及家长心弦的优惠政策至此“寿终正寝”。

  从诸多的加分政策细则中抹掉一项内容,从技术操作的层面看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负责高考管理的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原则一定,地方上便只能在原则指定的圈内运作,谁也不敢跳出圈外行事,更何况按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各地招生部门有做“政策减法”的权力,而实际上这一权力早已被各省主动使用。

  取消这一政策的冲动,说起来可谓“振振有词”。近年来,在招生部门和高校加大对考生材料的查验力度并通过媒体曝光之后,人们发现,在考生履历中,“优秀学生干部”一项已成了造假的重灾区,不仅因为可以加分,从5分至20分不等,按照1分700人的最低规模计算,可轻易甩掉成千上万的竞争者,还因为上了大学之后可以藉此履历继续“世袭”学生干部之位,出人头地,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造假者们的眼光可谓长远。

  从源头上取消这一政策,也似乎有壮士断腕、釜底抽薪之效。但细究起来,很多地方的新闻报道都已证实,在“省级优秀学生干部”造假的同时,“省级优秀学生”、“国家二级运动员”等一干可以得到加分的荣誉也有造假,只不过情节轻重程度有异。人们不禁要问,照此下去,现行的一大堆高考加分政策,是否今后要一个个全部取消了?

  要消除困惑,还是让我们回到原点。这些政策出台的初衷,可谓良苦用心,为了体现对特殊优秀人才的优待,为了矫正高考一纸定终身的天然缺憾,为了从一定程度上消释高考指挥棒的负面影响。具体到“优秀学生干部”这一项上,那就是要鼓励学生们从青少年时代就善于、乐于为他人服务,并在服务中练就优秀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一味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因此我们肯定地说,上述的造假不正之风,不是加分政策本身的问题,而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纠偏的最好办法不是因噎废食,不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而是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对学生的档案管理、加大对考生基础材料的查验力度,完善对政策执行程序中的细节管理,这才是根本之途。否则,好政策的初衷就会被彻底抛弃,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引领青少年的目标就将成为一纸空文。

  我们应当承认,在取消对学生干部的高考加分政策之后,一些学生、家长还会支持孩子做学生干部,因为真正的学生干部岗位对锻炼提高青少年的综合能力的作用不言而喻,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取消这一政策的理由,这本来就不是我们取消这一政策的理由。

  笔者通过一些权威的途径了解到,尽管随着政策的变化,一些地方的团组织已将过去的“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纳入“优秀学生”的大项目中,但令人担忧的是,无论从中学到大学,以为集体、为他人服务而彰显价值的优秀学生干部群体已经成了稀缺资源,这足以让有权做政策加减法的决策者们深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