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创伤者恢复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05:10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郭韶明

  “除了中医,孩子们可能还需要经历一系列心理创伤的修复过程。”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学科临床主任医师李子勋在接受采访时说。

  一般来说,灾难发生后3~6个月内为“急性期”,这一时期灾难亲历者会出现回避、

惊恐、退缩、与外界隔离等症状。有研究表明,一旦大脑受到强烈的刺激,就无法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有人在灾难过后会暂时失忆,或不断“闪回”那些可怕的场面,还会对某些信息过分敏感,做出不恰当的反应。李子勋认为,这一阶段的处理主要是“稳定化”,使创伤者恢复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

  “一年后的修复性创伤治疗主要是修复人际关系,重建他们自身的安全角色。”李子勋说,从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到现在已经快两年了,创伤者已经经历了一个“稳定化”的创伤修复过程。现在进行的是第二阶段的修复——人际关系的修复,人际关系的修复比较适合小组进行,比如这次10名儿童一起到海南来接受治疗,就是比较适合的形式。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记忆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记忆,一种是隐性记忆。显性记忆是可以表述的,即当时的场景、感受等,而隐性记忆则不可表述,是一种躯体记忆,在以后相似场景出现时躯体上的反应。

  李子勋介绍说,一年多以后,孩子们的很多显性记忆已经处理了,孩子们会不断被告知现在很安全,当时的灾难不会再发生。而隐性记忆却很难处理,比如听到响声、鞭炮声等,没有创伤的孩子可能只是扭一下头,而有创伤经历的孩子则会心跳、惊恐,这就是躯体记忆在他们身上的体现。

  谈到创伤性治疗的具体疗法,他说,国际通用的方法是快速眼动疗法(EMDR)。创伤者对过去事件的记忆很可能是一种夸大的情绪体验,可以通过快速眼动,使创伤者回到过去的场景中,客观面对真实的感受。

  第二种是认知治疗,对创伤者进行“脱敏”。比如他们害怕听到响声、看到鲜血,不妨就制造这些场景,让他们直面响声、鲜血、混乱等状况,试图改变隐性记忆对他们的潜在影响。

  他说,可以在心理上对孩子进行“预防接种”,提前告诉他们创伤一年后、两年后可能会发生什么,让他们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一个心理上的预防。创伤后,孩子们的记忆不那么鲜明,会出现无意识的恐慌,甚至躲起来,宁愿孤独一人,可以提前告诉孩子,身体的惊恐是一种自我修复的过程,修复当时来不及处理的信息。某些躯体症状,如肚子痛、频繁上厕所等,这些看起来与创伤记忆没有直接关联,实际上也是一种身体上的自我修复。

  另外,还通过“心理剧”进行场景训练。事件过后,孩子们的内心是深度压制的,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尽可能把隐性的记忆修正。成人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这种事情不可能经常发生,儿童则很难把握现实,他们会感觉这种事情经常发生。所以一年后,应该着眼于他们重建自我的信心、生活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等。

  对于经历过灾难事件的孩子正在或可能发生的心理障碍,李子勋归为以下几点:

  一、孤僻倾向。经历过别斯兰事件的孩子,尤其是被歹徒挟持过的孩子,由于被迫做过一些事情,他们会有一种自我贬低的倾向,认为自己不勇敢,没能改变局面。这些情况发生时,最好赞扬孩子而不是可怜、同情,告诉他们“你们当时的行为也是为了自救”,“你们当时是多么勇敢”等,让他们知道当时并非无力,而是一直在做积极的选择。

  二、冲动障碍。孩子一般都具有模仿性,经历过枪声和爆炸声的孩子可能会觉得只有拿着东西才是安全的,可能还会出现其他的并发症,伴随一些绝望、悲哀等情绪。

  三、人格发展障碍。有些孩子会突然失去对他人的信心,在人际关系以及亲密关系中感到恐惧、急躁、情绪化甚至攻击倾向,比如突然情绪失控,经常犯错误等等。这时,在急性期的“稳定化”后,应对一年后可能的影响进行观察、追踪,在人格发展方面进行必要的帮助,把负面影响尽量降到最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