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也说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06:00 光明网
张荣鑫

  近日,解放军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军人荣辱观整体丧失是甲午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文中说:“甲午战败,晚清政府的政治腐败,李鸿章、丁汝昌等军事观念的落后等无疑是重要原因,但军人荣辱观的整体丧失甚至颠倒,导致平时作风败坏、训练废弛,战时纪律涣散、贪生怕死,同样是重要原因。”

  对于“元元扼腕哭甲午,壮士薤露向马关”的甲午战败,国人莫不痛心疾首,对战

败的原因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不必细说。我这里要说的是晚清政府的政治腐败,乃是近代中国丧权辱国的最主要因素。

  甲午战败,军人的因素固然很重要,但不是主因。纵观人类战争史,我们就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诸葛亮认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的曹操,也曾“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后出师表说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可以说曹操的一生都充满着困难和艰辛,但终究能“一匡天下”,做到假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谁说一场战争就能决定一个帝国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红军建都瑞金,不也是在错误的军事指挥下消失殆尽吗?如果当时的红军选择的不是长征,而是向蒋介石屈膝投降,那怎么会有后来的新中国。苏联卫国战争早期,不也是大为失利,以至于让希特勒兵临莫斯科城下吗?但斯大林敢于红场阅兵,最后扭转危局,西面攻入柏林,分割德国,东面击溃日本关东军,兵临朝鲜“三八线”。应该说,当年甲午战败,平壤失守,这不过是晚清帝国一系列对外战争中的一幕,原本是无足轻重的。如果能引起国人的同仇敌忾,整兵再战,谁能预料最终结果不是东瀛的沉沦呢?甲午海战不也同样重创了日本海军吗?唐代诗人杜牧就曾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甲午海战其实中国并没有败,败是败在朝廷的屈膝求和,败在李鸿章之流的卖国求荣,败在再战必亡的悲观论调。

  恰恰是晚清政府上下官员畏敌如鼠,苟且偷安,甚至抱薪救火,加上后来的民国政府的“绝对不抵抗”政策,最后换来日本的全面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如果没有马关条约的二亿两白银,日本能重整军备?如果不是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会有历史上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雄才大略的毛泽东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写道:“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写到:“毛把鸦片战争作为革命的起点,他所想起的不仅仅是三年的反蒋,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三十多年的历史,而且想到了中国百多年来屈辱的历史。共产党的时代不是历史长河中的孤立片断,而是整个反帝斗争的高潮。我想,毛的任何一位同事都不可能写出这样的碑文。”同样的中国人民,在晚清政府、旧军阀的统治下是一盘散沙,在外敌入侵面前只有束手就擒,横遭屠戮;但在中国共产党的有效组织下,却成了不可战胜的和平力量,打得号称“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美国所领导下的联合国部队不得不在板门店签定停战协定,让美军侵越陷入泥沼,还推动了第三世界反帝浪潮的风起云涌。历史雄辩地证明:强将手下无弱兵,一只狮子领导的一百只羊胜过一只羊领导的一百只狮子。

  甲午战败,军人荣辱观的整体丧失,折射的是大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昭示着天朝帝国的气数已尽。一个国家,如果内政上勇武有力,朝气蓬勃,外交上也能纵横捭阖,尽显风流。把甲午战败的原因归罪于军队作风败坏、训练废弛,战时纪律涣散、贪生怕死,实际上是在为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开脱。回顾现在对台独分子的“是战还是和”的争论,某些人对美日等国可能的军事干涉大为恐怖,反映的其实是一种弱国心态,是对“战争之伟力深藏于人民之中”的否定,是既得利益阶层害怕失去既得利益的一种表现。

  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慨,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胡锦涛同志称之为“中华民族精神”。任何战争都不但是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意志和精神的较量。那种忽视人的精神因素而深深恐惧美日等国国力强大、武器先进的悲观论者,无疑是最为人们鄙视的。

  所以说,如果台独分子一意孤行,最后导致台海战争爆发,美日干涉,战争升级,都吓不倒中国人民。那怕一开始重大军事失利,那怕战争进行得是如何的困苦和艰难,只要政府立场坚定,矢志不渝,最后胜利必将属于中国人民。任何台独分子和反华势力妄图分裂中国的妄想最终不过是一枕黄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