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惠文刻印:给华野刻过“急救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08:19 淄博新闻网

  提起惠文,也许对刻字业不甚了解的人们感觉十分陌生,但在淄博的一些老人眼里,提起辛曹刻字,惠文可是一个响当当的“老字号”。5月23日上午9点,接到热线后,记者立即赶到张店区中心路惠文刻印,与83岁的“惠文”创建人王锡寅老先生和他的小儿子王建国进行面对面的交谈。

  滋文斋学艺10年王锡寅,字旭 ,现年83岁,桓台辛曹官庄人,是王渔洋的后代。据

王老先生回忆,由于家境贫寒,他十五、六岁就到周村滋文斋当学徒了,而他的师傅就是当时开办滋文斋的周村文化名流、著名书法家任祥生先生。

  对于学徒时代的经历,王老先生至今记忆尤深:“那时候晚上要12点以后才睡,大家都在忙手艺活,大师兄坐在前面,面前摆一面镜子,不用回头,从镜子里看到谁一打盹,劈头就给来一下。其实那时候手艺学不好,不用师傅、师兄打,自己就打自己,都是贫穷出身,有机会学习不容易,学不好脸上无光。”原来,王锡寅幼年丧父,兄妹又多,家境贫寒,只读过几年私塾,家里人都认为他吃不得苦,学不成刻字的手艺,可王锡寅抱着“人无志气铁无钢”的信念,每天起早摸黑、任劳任怨,一边干活,一边识字。有些师兄弟吃不了苦而离开了,王锡寅却没有走。除了踏踏实实地学手艺,王锡寅还自己揣摩着练习反写字(当时流行的工艺是正写)。就这样,学了三年又三年,渐渐地手艺学到手,师傅也对他另眼相看,为了留住他还偷偷多给些工钱。

  给华东野战军刻过“急救章”解放时期,王锡寅正赶上华东野战军整编准备下江南,他的好手艺在这个非常时期有了大展拳脚的用武之地。“当时济南还没解放,华东野战军第十师师部就在王村大山山里。”王老先生说,“我们几个刻字师傅被分别请去给师部、营部、团部等刻‘关方章’,就是临时急用的‘急救章’,这些章用完就要销毁,属于机密。”据王老先生回忆,当时忙了20多天,没白没黑地赶制,一天能刻两、三个章。曾经为革命事业尽上一份力,多年来一直让老人自豪不已。“要不是舍不下家里的老娘,当初就跟着部队走了。”自豪之余,王老先生对当年之事多少有些遗憾。

  老手艺要世代传承解放后,王锡寅回到老家辛曹谋生,由市集摆摊白手起家,打响了“惠文”这一字号。说起惠文的由来,王老先生表示,一方面感念恩师的恩情,表达受惠于滋文斋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是想把老手艺发扬光大,为此,他曾写下“惠立千秋无疆业,文开永远造福门”的语句。

  对于王老的手艺,子孙们都当成宝贝来传承,除了小儿子王建国子承父业,继续经营着“惠文”外,长子的两个女儿及女婿也一直从事刻字业。王建国说:“在传承老手艺的同时,从父亲身上,我们继承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他的精神,尤其是他的勤奋、上进。”采访中,王建国不只一次提到父亲思想的开明。“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王建国说,“父亲在很多时候思想比年轻人还要超前。比如十年前,他突然提出要学习英语,虽然只学会英文字母和个别单词,但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给我们做出了榜样。”王建国继承父业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手艺发展的框框,除了刻字外,与字相关的行业他都开始涉及,电脑刻绘、激光刻章、工艺雕刻、喷绘写真、标牌制作等等。王建国说:“社会在发展,在进步,老手艺的继承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在两代人的影响下,王建国的儿子王朝从小就学会了刻字手艺,尽管在大学学习的王朝并不想以此为生,却也没有放弃老手艺,而是把它与现代技术融为一体,积极探索他的动漫制作之路。(记者许莲 实习记者李慧娟)本报与市贸易局联合征集“老字号”线索,市贸易局电话:3182536;本报热线:3184500,8271110。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