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误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09:56 贵州都市报

  人会被误解,书会被误读。

  误读(Misunderstand),是一种与原本意义有出入的文化解析。

  许多热爱契诃夫的人,对他的《带阁楼的房子》情有独钟。那音乐节奏般的语言,精湛的风景描写,淡淡忧伤的笔触,纯粹姣好的米修司,以及终于被阻止的爱,都如此地征

服过他们。小说收束时,“米修司,你在哪里?”竟有如此的苦涩、哀婉和惆怅。是的,他们是把它当作经典的爱情小说来读,对画家与米修司的情爱有着深深的体认,而对阻止这场爱情的米修司的姐姐莉达,怀着深深的敌意。而在中外评论家的眼里,这是一种误读,他们认为,《带阁楼的房子》是一部讽刺小说,主题在于对以莉达为代表的自由派知识分子“伪善”的揭露。这么一来,同情画家和米修司的读者,委婉地最低限度地说,也是善意而真诚的误读了,因为这些误读者拥有太多的理想主义的温馨。

  由此,我想起,一部《红楼梦》,经济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曹雪芹的主旨在哪里?谁是误读者呢?“一百个观众心中有一百个哈姆莱特”的现象,又作何解释呢?我以为,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主观的审美过程,每个人心中的美感不一样,确定谁在误读就要有一个比较的坐标。

  当然,误读是有的,一些有意的误读,其实是把书读活。网络写手忽如远行客,也就是年轻女作家闫红,对她写的《误读红楼》,王蒙说,她是用自己的经验、性情、信息、聪明来补充阅读收获,用活生生的生活来解读作品,同时以作品解读自己的人生。请注意,用生活解读作品,以作品解读人生,是一个长期存在,而鲜为论述的现象。

  无意的误读也有,比如,哥大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夏志清先生,其《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部开山之作,他力捧张爱玲与钱钟书,也算引领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的文学研究的走向。可他对《围城》却存在一些无意的误读。他论及主人公方鸿渐时说:“他是一个善良而聪明的人,亦是一个毫无勇气的懦夫。他明白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但他不能在坏环境中脱身,一来太懒,二来害怕因此伤害别人……他实在是书中好多骗子的一员。他怯弱的性质一直贯穿全书。”这个评价,大失偏颇,显然他看走眼了,虽然无伤夏先生大雅。

  至于广义上的文化误读,当今不乏实证。乐黛云认为,“人们与他种文化接触时,首先按照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来对之加以选择、切割,然后是解读。这就产生了难以避免的文化之间的误读。”很长时间以来,西方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国的印象停留在十八九世纪的三寸金莲、妻妾成群这类封建、落后、愚昧的概念上。他们往往以这样的印象来解读当代中国。这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红高粱》引起他们较高程度的共鸣的原因。问题在于,第五代导演如若乐此不疲地拍摄这种反映旧中国文化的电影,会不会无意间迎合了西方的这种误读呢?作者:卢惠龙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