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哪来这么多高考招生骗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11:47 生活报

  本报评论员 初阳

  一家教育咨询公司,经过4年的运营,在全国下设500多家业务办事处和加盟机构,其资产从2万元翻至2000万元,该公司自称主营项目是高校招生咨询。如今,高考临近,这家公司的宣传力度骤然加大。“只要考过400分,交20万就能上清华大学”的承诺不但让家长、学生们心动眼红,更惹得各地代理商们跃跃欲试。(详见本报今日19版)

  消息一出,教育部立即指出,这是骗局。而清华大学也“连续说了几个‘不可能’”,表示联招公司“简直是胡说八道”。其他一些大学也纷纷表示,和这家公司没有任何关系。我们暂时可以判定,这是一个骗局。其实,近年来,每到高考前,一些地方总会冒出形形色色的招生骗子。他们的招数如出一辙,都是声称收取数额不等的费用,便可以帮助原本分数不够的高考学生办进想进的大学。其结果,往往是骗子卷钱走人了事。

  现在,离高考还有一段时间,但是骗子们已经开始蠢蠢欲动。所以,及时提醒家长们一下,很有必要。但是,我们也有必要弄清一个问题,是什么土壤滋生了如此多的“高招”骗子。在以往被曝光的的案例中,我们发现,被骗的家长往往并不是“大老粗”,也不乏谨慎之人。之所以上当,是因为他们相信,通过找人,通过花钱,即使分数不够,孩子也能通过非正常渠道上大学。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高考在国人的心目中是极其严肃的,孩子能不能上大学,凭的是分数,而不是其他。但是,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市场化,以及连续多年的扩招,一些家长发现,高考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神秘”。原来,各大高校的招生计划中还包括调剂指标,这些调剂指标为私下运作提供了可能。此外,定向生、保送生、特长生和各种类型的加分政策,也可以成为一些人“寻租”的工具。同一地方、同样的考分,通过运作,考生的命运可以截然不同。正是一些人的“成功”先例使得家长们有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也成了骗子滋生的“肥沃土壤”。

  所以,在高考来临之前,有关部门不仅要提醒家长们不要上当,还应加大对“高招”骗子的打击力度,而最为重要的,应该是从制度上堵住各种漏洞,杜绝高考腐败,才能最终断了骗子们的财路。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