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张学礼:带领村民3年修路不止人称新时期“愚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21:46 红网

  

张学礼:带领村民3年修路不止人称新时期“愚公”

  张学礼(右一)被新邵县委县政府选为“十佳基层干部”并受到表彰新邵县大新乡袁家岭村在袁家岭村支书张学礼的带领下,当地村民3年修路不止,用自己的双肩和双腿践行了一个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致富山乡的铮铮誓言,演绎了新时期“愚公精神”的鲜活范本!5月23日,张学礼被新邵县委县政府选为“十佳基层干部”并受到表彰。

  张学礼的家坐落在连接该县严塘镇与大新乡的川岩山袁家岭上。屋后,峭壁林立,屋前,深涧千尺,涧底是有小三峡之称的资江地段。自古只有一条山民出山进山用脚踩出来的一条羊肠小道。村民下山的小道20多公里,险要处得小心攀援侧身过。干旱季节,村民挑一担水要跑10多里山路。村民清晨下山到镇上买点东西,肩挑手提,到天黑还不能到家。多年前,张学礼杀猪下山卖,一不小心,一担猪肉滚下山崖无踪无影。

  山上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可山民们用杉木楠竹生火,用玉米高粱喂猪。依靠政府多年扶植,张学礼带领村民发展种养业,可物质多了终归是产品,大伙儿自给自足,好东西眼睁睁看着烂在山上土里,因为送下山去运费太高,不合算。5年前,张学礼组织村民肩挑马驮送了5立方米杉木到山下,回来一算账,仅仅赚了150元。川岩山这块风水宝地,自然风光优美,山里有很多旅游资源值得开发,可是因为没有路,一切都虚无缥缈得象一场梦。

  拥着丰富的资源,山民却过着最苦的日子。他们的房子简陋得泥土堆墙、树皮做瓦,山上看不到一栋红砖楼房。只能靠红薯、土豆、包谷等杂粮填饱肚子。

  2001年,山上居住的2288名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大多半家庭属于贫困户 ,单身汉一大群,光袁家岭就有20多个30岁以上的光棍。

  有歌谣唱出实情—— 月女莫嫁川岩山,一分田土满石板,树皮当瓦泥做墙,红薯玉米当主粮,进山出山时时难,一天磨烂铁脚板……

  张学礼,这位川岩山里生活了46年的汉子,风里来,雨里去,但大山塑造了他山一样倔强的性格。早在1997年,他先后五次召集川岩山沿途的杞树,川岩、袁家、橼树丫四个村村干部开会研究修路问题,并组织配合县交通局工程技术员勘测放线定走向,由于四个村分属两个不同的乡镇而导致山林土地调整困难等原因,这个修路计划流产了,但它后来成了川岩山公路的蓝图。当时测量花销了980元钱是借来的,张学礼后来卖猪自己去还清。

  2002年10月,张学礼奔波终于有了结果。新邵县“村村通”工程批准立项修建从严塘镇汪家村至大新乡下南村的四级公路。贯穿川岩山所在严塘镇杞树、川岩和大新乡袁家岭、椽树丫四个村,全长23.78公里,总投资462万。

  这一消息让川岩山人心激昂。然而,工程难度连负责测量和施工的技术人员也直咂舌。路线高差490米,三分之一的地段在悬崖峭壁上凿石开道,有15处回头弯,需挖掘土石方29.7万方,砌方3870方,修涵洞92个,需群众筹资筹劳393元,投入30万个工日。但是张学礼铁了心。因为他知道,只有修通了路,打开了山门,致富百姓。

  2003年10月26日,在上川岩山公路5公里处的路边的一处废墟里,上演了悲壮的一幕。张学礼召集沿途四个村的8 名村干部饮血为盟:不修通路,誓不为人!也许因为山里人的血性,只有采用这种古老的方式来表露修路的决心。

  第二天,川岩山沸腾了。川岩山公路开工了,炮声隆隆,人声鼎沸。挖土机、推土机在悬崖峭壁上艰难地掘进,身后是一群老人和妇女在填土砌石。在外地打工的青壮年劳力闻讯后赶回来了,经商的村民汇回了修路款。山民致富的欲望燃起了川岩山公路建设的火热。

  修路,筹资是第一位的头等大事。张学礼自己并不富裕,他毅然卖掉了家里的2头猪和1头牛,首先带头交齐了第一期修路款,并把儿子打工寄回来的2.2万元全部用来修路。2004年农历年底,因为拖欠工程运费太多,眼看工程不得不停下。这时,张学礼想到了两个儿子交给老婆动手术的2万元。张学礼的妻子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他忍痛跟妻子商量,心脏病先吃点药稳住,等修好路后有钱再去动手术吧。腊月二十八日,张学礼赶到到县城把这笔钱取出,用来支付工程运费。后来儿子知道了,打电话说:“爸,要是我妈没了,你怎么赔得起啊……”话说完,父子俩在电话两头痛苦失声。为了筹措资金,张学礼跑县城上省城,到20多个大中城市,登门上户找了180多家老乡资助,为节省开支,他怀里揣着干粮,一天只吃一餐热食,晚上不是在候车室睡觉就是找老乡家借宿。修路开支要通过四村会审入账,每月公布。负责总会计的人从来没有看到一张市内车票。

  去年3月,张学礼被确诊为肺部疑难病症的,按照医嘱每天必须回家吃药,只好每天早晨步行10公里山路来到工地上,晚上常常深夜才回家,仅去年一年,他就走破胶鞋16双,自开工起2年来已经走完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他经常一个背包在肩,一只塑料水壶在手。山上雾大湿气重,背包里带着两双鞋子,一双长筒套鞋穿丛林,一双解放鞋走平地。手上的水壶装着汤药,淡黄色的药汁是妻子熬的,医生给他开的中药处方,他自己把其中贵重的药材勾去,然后去山上寻找药方上列出的草药。张学礼不顾病痛可以省钱,为了修路却不惜一切。看到张学礼日益消瘦的脸庞,他的妻弟偷偷给姐姐4000元钱治病,一再叮嘱不要告诉他,怕他又拿出修路。今年3月份,市委书记盛茂林来到山上,得知他疾病缠身的情况后,从自己口袋里拿出2000元交给县交通局长,要求为其保管给张学礼治病,决不能为修公路再捐出去。

  张学礼的举动深深震撼着村民的心,感动着其他三个村的干部。杞树村支部书记危兆佳卖掉家里的2头猪、2头牛,还卖掉了女儿的嫁妆,凑足了修路集资;椽树丫村村民谢清华,把妻子多年打工赚来的5250元全部用来修路,他老婆得知家乡修路要钱,主动加班加点,结果因病累倒在广东的打工的工厂里。川岩村支书陈锡用,一直吃在工棚中,睡在工棚中。椽树丫村9组村民刘均海,是个年满62岁的单身汉,自从开工那天起,就一直呆在工地上从未离开。年轻时他曾发誓:“此生若不修通路,绝不结婚砌房生孩子!”

  “抢晴天,赶阴天,毛风细雨是好天,落雨落雪不歇肩!”在川岩山建筑工地,上有93岁白发苍苍的老农,下有10岁的孩童,有背着婴儿的妇女,有驼背的残疾人。这令人动容的一幕,凝聚着川岩山人实现祖辈愿望火一样的热情,是川岩山人勤劳勇敢品质的集中展露。

  在一间山腰上的小泥屋里,张学礼他们度过了两个春秋。1000多个日日夜夜,张学礼等一班人奋战在工地,不仅要带头完成自家承担的工程量,还要带领群众抢进度,保质量,管安全。每天累得精疲力尽,渴了,捧一口山泉水,衣服湿透了,山风自然吹干,手起泡了,血汁拌着泥水往下流,石壁上现在还依稀可见血手印。两个年头的除夕夜,张学礼和他的八个同事就着竹片点亮的昏黄光亮吃着年夜饭,一边守着施工的设备,一边思念着家中的妻子和孩子。

  路,在一点点的拉通!2005年,川岩山公路终于拉通通车。这是一条从海拔80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的高山村级公路。6米宽的公路两侧,一边是陡峭的山崖,云蒸霞蔚,一边是万丈深涧,山风呼啸。俯望窗外,峰回路转,山风中带着野菊花的清香,却丝毫不能解除心中的惊悸。

  有细心人测算过,这条长23.78公里的川岩山公路,每一个川岩山人投入工日160多个,共开挖土石方30万立方米,堆积成方足可以让资江截流。

  2005年10月14日,是川岩山人永生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湖南卫视《崛起的湘中》拍摄组航拍川岩山公路。山里人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了汽车,第一次看到了那么多远方来的客人。93岁的张满根老人一辈子没有下过山,提出要“坐车转一圈”。村里四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上吉普车的时候,不禁老泪直流。

  这天,土生土长的张学礼在家门口第一次坐了飞机。摄制组特意邀请他上天看看自己带领村民修建的公路。在空中俯瞰,只见一条“巨龙”自南向北蜿蜒而上,在悬崖峭壁上飞舞,在崇山峻岭间翻滚,在沿途村落中穿梭,张学礼看着他们奋战了1000 多个日夜修建好的公路,默默地流下了泪水……

  川岩公路通了,川岩山的山门敞开了,川岩山的致富之门打开了。路通了 ,车来了,下山的运费低了,原来每100斤要20元,现在只要1.5元了; 原来做柴火烧的楠竹现在卖到每百斤11元;杉木50元一个立方现在要卖400元了。最让张学礼高兴的是,他儿子娶上媳妇了,媳妇是山外人。这是村里十几年以来嫁上山的第一个姑娘,村民们正在喜气洋洋张罗着明天的喜筵。

  今年3月,邵阳市委书记盛茂林特意赶到了川岩山看望张学礼。在袁家岭村口,市委书记当着全体村民说:“川岩山精神是一种艰苦创业的精神,诠释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要号召全市人民学习,学习你们的支书张学礼!”

稿源:红网 作者:石永利 陈湘 张东吾 李进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