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不成反受其害”投诉最多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09:39 南方日报 |
护肤品投诉3年均增20%以上 “美容不成反受其害”投诉最多 消委会提醒:切莫轻信经营者的口头承诺 本报讯(记者/张玮通讯员/熊汉东)昨日,记者从市消委会发布的“美容、护肤品投诉情况分析报告”中获悉,此类投诉近几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护肤品投诉自2003年以来,每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美容投诉近三年来则一直维持在170宗—180宗之间,两项投诉加起来约占全年消委会接受投诉总量的4%以上。 【现状】 部分产品含贡量竟超千倍 “美容、护肤品行业的投诉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消费者一旦受到侵害,多数是身体上的伤害,有的甚至导致严重后果!”有关人员表示,美容护肤品投诉普遍存在“取证难、鉴定难和解决难”等问题。 据市消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使用护肤品美容不成反受其害。如祛斑、祛痘等不但没有效果,有的甚至越祛越多,并留下疤痕,导致皮肤变粗糙、毛孔变大等。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使用不合格的护肤品或美容材料导致。这类投诉的受害者最多,约占整个美容护肤品投诉的50%。 二是美容机构使用的护肤品普遍受到消费者怀疑,而在市消委会对投诉进行调查处理时也发现,有的美容产品含贡量竟然超过千倍以上,有的美容护肤品则无厂名厂址,还有的打着某国际品牌的护肤品却没有中文说明等。 三是美容机构做医疗美容时,给消费者使用不合格、以假冒真或以次充好的材料,这集中反映在做隆胸、隆鼻、减肥等方面。此外,消费者投诉还包括,有些不法美容机构受利益的驱动还在使用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的“奥美定”产品等。 【原因】 消费者轻信广告 对于消费者频频上当的原因,市消委会相关分析人员认为广告是消费者受害比较普遍的根源。“许多消费者求美心切,看到这类广告就心动,既不查对方资质,也不问用的是什么美容产品,就把希望寄托在广告承诺上。”该分析人员表示,一些美容机构打着进口产品、新产品的幌子蒙骗消费者,而这类产品不但消费者不了解,甚至连管理部门也感到陌生。在美容院较为突出的则是,一些经营者非法使用未经批准上市的美容产品,有的还私自配制美容产品销售,等于直接在消费者身上做试验。 【提醒】 初次使用应先试验 为此,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做美容时要选择正规的美容机构,美容前最好要查看对方的有关资质;购买或使用美容护肤品时,一定要查看是否正规厂家生产的,对来路不明的应拒绝使用,对经营者主动推荐及介绍的,只能作为参考,不要轻信。 而初次使用某品牌护肤品时,不要直接涂在脸上,应先在皮肤隐蔽处试验,确定能适应该护肤品时再正常使用。如果发现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及时就诊。此外,带着问题或期望值去做美容的消费者,最好先与美容机构签订协议或者合同,其中应包括使用材质、美容预期效果等条款,越详细越好,留下可供对比的证据,切勿轻信经营者的口头承诺。 案例 王女士去年底在宝安南路某美容院做美容,并申明已经做过换肤手术,皮肤很薄。随后该中心向她推销了一种护肤品,且说该产品可增厚皮肤,提高皮肤的免疫力,去红血丝。于是,王女士花4038元买了一套,但用了几天,脸上就起红点,且很痒,但美容师称是正常排毒现象,叫王女士继续使用。然后,再用了几天后,王女士发现脸上的红点更多,此时美容院才叫她到医院治疗。王女士先后到本市各大医院以及广州南方医院、中山一院等地治疗检查,花去医疗费3000多元。 对此,王女士曾多次与美容院协调,均未得到处理。市消委会在接到投诉后,经调查了解,认为被投诉单位有误导消费者行为,最后帮王女士索得各种赔偿9000元。 相关 4部门将联手规范美容护肤品市场 本报讯(记者/张玮通讯员/熊汉东)记者昨日从市消委会获悉,深圳市规范美容护肤品市场研讨会日前召开。会议对全市美容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特别针对近期频繁曝光的“金丝美容”、“奥美定”的问题进行探讨,最终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美容行业协会和市消委会等4部门达成共识,将联手规范美容护肤品市场。 研讨会上,各个部门均认为,目前美容护肤品市场是由多个部门共同监管,由于各管一块,经营者很容易利用管理空隙进行不法经营。为此,上述4个部门今后将在“联合发布消费警示、提示,为消费者提供广泛有效的消费信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信息沟通和共享;联合开展商品的比较试验、商品抽查;在投诉处理上,建立协作机制,畅通相互的移转渠道”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