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萧红”何日归故里》连续报道萧红青丝冢寂寞12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11:47 生活报

  本报记者 章海宁

  本报24日刊出了萧红他乡病故60多年后,呼兰迁墓14年难以成真的报道———《“萧红”何日归故里》,引起了读者很大的反响。很多读者对呼兰萧红青丝冢目前的凄凉情景表示不解和担忧。但更多的读者认为萧红是我省屈指可数的优秀作家,她的骨灰在外漂泊多年,如果有可能,还是叶落归根的好。文化部门应该从保护特有的精神遗产的高度,来整体

规划萧红墓的迁葬工作。

  “青丝冢”寂寞12年

  记者曾多次去呼兰的萧红青丝冢,但每次都用铁锁链锁着,被锁着的铁栅栏门也破烂不堪。这也让每一位去过“青丝冢”的拜墓者感到心寒。

  记者在“青丝冢”前,遇到一位在公园游玩的呼兰当地居民,她说:“这都锁了好多年了。”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青丝冢’建了14年了,只是建的时候热闹了一阵子,两年以后就很少有人来了,现在来拜墓的都是外地人,呼兰当地人连清明节都不去祭扫。”

  萧红的亲侄子张抗先生说起萧红的“青丝冢”也不住地叹息,“我在出版社工作,有外地来宾要去呼兰看萧红墓,要我陪着,我都不敢去。我怕人家问我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我无法回答。”

  同样是纪念萧红,萧红故居的管理没有出现萧红青丝冢的情况。萧红故居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萧红故居纪念馆归文化部门管,萧红青丝冢在西岗公园里,属城建部门管理。萧红故居纪念馆副馆长王连喜介绍说,萧红青丝冢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理也应该管理好。但“青丝冢”在公园里,公园又免费开放,没有保护经费,保护起来有难度。而萧红故居纪念馆是收费的,管理起来就好多了。能不能学习外地的旅游管理经验,将萧红故居纪念馆和萧红‘青丝冢’连在一起收票,统一管理呢?王副馆长表示很难,因为文化和城建两个部门不太好协调。所以王副馆长也担心,将来萧红墓真的迁回来了,放在公园也是很难管理的。

  萧红墓当年迁葬广州有原因

  热心于萧红研究的呼兰区志办的丁锋先生对萧红迁葬的事情很关切。丁先生说,呼兰人很久就有迁回萧红墓的愿望了。萧红英年早逝、客死他乡,故乡人很痛心。让萧红落叶归根,既是传统的习俗,又是发扬和继承作家精神遗产的一个好的办法。但迁葬遇到的困难还是很大的。

  丁先生认为,迁葬要有一个理由。当年萧红墓从香港的浅水湾迁往广州银河公墓是有充分理由的。浅水湾当时成了商业区,萧红墓当时已经被破坏得不成样子,诗人陈凡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萧红墓近况的报道,迁墓就理所当然了。据当时的媒体报道,萧红的丈夫端木蕻良委托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与香港的中英文化协会来办理萧红墓的迁葬,香港的文艺界当时组成了“迁送萧红骨灰返穗委员会”,广州方面也组织了“萧红同志迁葬委员会”,并于1957年8月15日将萧红的骨灰迁葬到广州的银河公墓。丁锋先生介绍说,广州的银河公墓是个烈士公墓,保护得很好。

  从事萧红研究多年的传媒人许振鹏说,萧红是从黑土地走出去的知名作家,她的作品和墓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这么多年萧红没能魂归故里,确实是故乡人的一大憾事。所以将萧红墓迁回故乡,是件众望所归的事情。但萧红不是普通的作家,萧红墓的迁葬应该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从整体上进行考虑,这样才能使萧红墓能迁回来,而且保护好。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