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砸龙舟的猛人们少了哪根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12:14 信息时报

  端午节很快就要到了,对于这种还没有开发成黄金周的传统节日,我还是很有兴趣的,甚至计划外出看龙舟比赛:人多一点也没关系,稍微挤一点也没关系,再说能有多挤呢,能比春运还挤?过节嘛,图的就是一个热闹。

  不过,有人对这种热闹却惟恐“摧”之不及。“江西鹰潭为禁端午划龙舟,砸坏千条龙舟,政府至少掏出200万元用于赔付款”(人民图片网 5月24日)的新闻就是一个例子。

端午节来临之前,龙舟待发之际,当地政府到底有什么理由毁掉老百姓的龙舟,而且用纳税人的钱来埋单赔付呢?砸龙舟的猛人们到底少了哪根筋呢?鹰潭有关部门的理由是如此冠冕堂皇——由于端午节期间划龙舟人员较为集中,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和治安事件,所以干脆一砸永逸。

  相关部门这种忧国忧民重视节假日安全的赤诚之心着实让人感动,没错,砸坏千余龙舟确实可以让端午节变得安静祥和,绝对不会出现人员拥挤交通堵塞的状况,可是这样一来,一个节日就死掉了,一种传统就断裂了,诸多的欢乐和民俗文化也流失了,这是一种妥当的解决矛盾的办法吗?显然不是。也许有人会以“懒政”来批判当事人,这种说法当然不无道理,但是他们为什么会产生“懒政”现象,为什么敢于“懒政”,却是更加值得深究的问题。

  砸龙舟的猛人们缺少的第一根筋,自然是尊重文化热爱传统的精神。同时,我们不难看到,他们绝对不缺少捞取政绩,将所谓“麻烦”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急功近利心态。众所周知,在官员的政绩考核成绩单上如果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的记录,其个人的升迁必然会有麻烦,但是官员在其管辖范围之内从形式上消灭一个节日,砸毁残余不多的某些传统习俗,藉此“减少安全事故”,却可以成为合乎当前现实逻辑的“合理”思路。因为,事故是否产生乃是“硬条件”,而传统是否消亡不过是个“软说法”,猛人们精于计算,这其中的利害祸福进退得失自然容易看明白。

  当然,我们也不能苛求掌握政绩考核的部门在相关规定中加入“不许砸龙舟,不许消灭传统节日”的规定,这样一来,岂不是和学校规定老师不得强奸猥亵女学生一样可笑了吗?归根结底,仍然是相关当事人缺乏起码的尊重文化热爱传统的精神,他们未必知道过端午节划龙舟是国人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习惯,他们未必知道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驾舟奋力营救,因此产生竞渡风俗的来龙去脉,可能对“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韩国江陵最终胜出”(《北京晚报》2005年11月25日)也完全没有兴趣,但是他们牢牢记住了一件事情,端午节人多拥挤,容易出事,所以干脆万锤齐下,稀里哗啦……有什么办法能够教育这些猛人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呢?这是一个牵涉到干部选拔、教育改革以及相关培训的复杂事情,和当前浮躁的社会心态也有着密切关系,迫切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在深思熟虑之后,拿出若干稳妥科学的方案来,而不是仅仅着眼于数字的考量。

  猛人们少的第二根筋很显然是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的淡薄,被砸毁的千余龙舟中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公民私有财产,有关部门以非常牵强的理由予以毁坏,虽说略有赔偿,但是此举已经涉嫌违法,道义上也备受诟病。须知,龙舟并不是违禁品,如果为安全计,诸公何不把自己的公务用车给停了,以避免车祸?更让人郁闷的是,这200万的赔偿是政府出资,也就是纳税人放血,建议当地人大对此予以监督和调查,看看其中是否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难道政府的年度预算中有“龙舟赔偿金”这一项吗?打死我也不相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