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峡大坝有我的印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16:04 南方周末

  梁超周超(湖北)摄影报道

  连续几天超负荷的劳动,吴海和他的同伴们略微显出了疲态,但在记者面前,他们脸上仍洋溢着喜悦与兴奋,经过3080个日夜,历尽艰辛,浇筑总量1600多万立方米,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大坝的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完毕,右岸坝段的钢筋丛林已深深埋进大坝坚实的躯体。一座无裂缝混凝土大坝浇筑的世界奇迹,即刻诞生。

  自1994年三峡工程一上马,吴海就在这里工作,一干便是12年。在此期间,他只回过三次家,其中一次是回去结婚。“我们一般一年只休息四五天,做梦都想三峡大坝早日完工。”吴海说。他的女儿今年已经6岁了,但父女俩却只见过两次。“能参与三峡的建设,我这一辈子都会觉得骄傲,这么巨大的工程,世界第一啊!”吴海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用手在面前画了一个大圈。

  专门从事钢筋安装的刘玉瑾在此次浇筑中大显神通,他练就了一手绝活:用手一握,就能说出钢筋的型号;用手指一量,便可准确测出钢筋间的间距。这一招,连很多干了几十年的老工人都自叹不如。1997年,刘玉瑾来到三峡青云公司。由于肯吃苦、技术精湛,1999年他被破格提拔为钢筋班班长,成为公司惟一的农民工班长。

  在许多人眼里,三峡大坝工程是苦力活,女人做不来。但记者却在坝上看到了几十名女工,其中一位是40岁的李英。她从青海老家来到三峡工地,开了5年的塔吊,几乎天天都在170多米的高空作业。和她做同样工作的还有3位女工,年龄最小的是18岁的姑娘王燕。记者采访时,她正在开塔吊,知道记者的镜头对向她,王燕发出了咯咯的笑声,却因害羞而不愿探出头来。

  坝上,青云公司调度室主任赵敏在来回巡查,脚步轻快,边走边和同事们打招呼微笑致意。“大坝全线建成,标志着三峡工程主体工程的全面完工,但对很多工程队来说,也意味着‘三峡生涯’的结束。”望着整整奋战了十年的工地,赵敏眼里流露出不舍之情。“我们也许马上就要走了,至于到哪我也不知道,但一想到要离开三峡,离开大坝,心里很不是滋味,毕竟相处了这么多年,也有感情了。”李英低下头说,“虽然很舍不得,但不管怎么说,三峡大坝有我的印记,即使离开,也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坝顶上,除了工人,记者,还有很多前来目睹大坝封顶的移民,周开章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以前所在的中堡村是“三峡移民第一村”,即三峡大坝的轴心所在地。施工前,全村2000多人三天内全部搬走,最早为三峡大坝让出了千余亩土地。老人说他们搬过两次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竟先后搬过4次以上的家,连家具都搬散了架。刘家河村103位移民在窝棚里过了3个春节,直到大江截流后才搬到永久性居住点。

  (p116315)

  

“三峡大坝有我的印记”

  王成刚(左)、刘永江(中)、朱启亮(右)在大坝上已做了4个月混凝土工,大坝封顶那天,他们登上高山,看看灯火通明的大坝,欣喜异常

  

“三峡大坝有我的印记”

  施工人员清理大坝的坝顶

  

“三峡大坝有我的印记”

  5月19日中午,大坝下的右岸电站施工现场,劳累了一上午的女工们在一块阴凉地方稍许歇息。数万名女性建设者默默地奉献在三峡工地

  

“三峡大坝有我的印记”

  当地姑娘小凤和来自江苏连云港的刘希宝在大坝工地相识并结婚后,把家安在了工地附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