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土里蹦出个“大房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00:00 东南早报

  镇政府平整开发土地时,推土机推出一块“土疙瘩”,原来这是一座明代古墓。巧的是古墓主人竟与世界名桥———安平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巧的是,古墓主人的后人也闻讯赶到现场。早报讯(记者林福龙实习记者陈梅香文/图)“这座墓的墓室像房子一般大,里面还捡到了一块写满字的石碑。”昨日,安海桐林村一黄姓村民打进早报新闻热线称,当地镇政府在开发土地时,挖到了一座古墓。

  挖土机“挖”出明代墓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在一片已经平整完毕的开发地中央,桐林村一村民指着立在红土地上的长方形“土疙瘩”说,这处古墓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

  “大约在一个月前,镇里的施工队在平整土地时,挖到这块‘大疙瘩’。”据桐林村村民称,当时大家都跑到工地上看热闹,“几台挖土机都撬不动它”。

  后来,桐林村黄氏宗祠老人协会来了几个人,仔细查看四周,而且还从一旁砖砌墓圹里抬出一块墓志铭。临走时,其中一位老者曾说:“这是座明代古墓,墓主人是黄氏十三世祖黄文衡,墓室是用糖水灰建造的,十分牢固。”

  墓志铭记录安平桥

  为了进一步探究墓主人的情况,昨日记者赶到桐林村黄氏宗祠,找到当地老人协会,见到了那块墓志铭。同时也见到了古墓主人的后代黄文峰。

  “碑还保存得相当完整,上面的字迹仍然清晰可辨。”黄文峰,黄氏第28代世孙,同时也是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的研究员,一听说老家发现祖辈的墓志铭,他特地从福州赶来。他还自己钻进古墓中查看墓中是否还有其他物品,可惜的是除了墓志铭外墓中已经没有其他物件了。

  经测量,墓志铭高约75厘米,宽约55厘米,厚约5厘米,上面写满了楷体字。碑的上方写着“明冠带七十有六南埕黄公配闺怡吴孺人合葬墓志铭”,落款时间为“万历四十有六年”。

  墓志铭中详细描写了桐林黄氏始祖到安海拓业的情况,其中有这样一句“一世祖护二世祖逸任尉令之职建造东西二桥而民德之”。据史载,800年前,晋江的先民们造就了一座世界上最长的人工石桥———安平桥。当时造桥历经13年,巨额的造桥费用全部由民间捐资,仅富商黄护一人就“舍钱万缗”。“这块墓志铭的发现,再次证实了那段历史。”黄文峰说。就事论事

  古墓主人的后人黄文峰说:“我们正准备向上汇报,力求对墓葬进行就地保护。”墓主人黄文衡是曾埭黄氏第十三世祖,而从桐林、曾埭分支出去的黄氏后人,遍布东南亚。若能就地保护这座明代古墓,“让海外的黄氏宗亲回家时,有个寻根认祖的地方”。

  泉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人黄真真说:“这块明代墓志铭的发现,同样见证了闽台‘五缘’之一的‘法缘相循’。”

  她指出,即将开馆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按闽台“五缘”的关系分远古家园、血脉相亲、隶属与共、开发同功、文脉相承、诸神同祀、风俗相通等七部分进行布展,清晰地阐明了闽台两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法缘相循、商缘相连、文缘相承的深厚渊源。

  台湾居民中有不少就是从安海桐林村黄氏分支出去的,“若能将此墓志铭收到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中,作为馆藏文物,对研究闽台关系也是十分有用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