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新科诺奖得主对中国的溢美之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01:56 东方早报

  李华芳

   在刚刚结束的2006中国经济高峰会上,2005年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奥曼称中国实行了英明的人力资本战略。个人浅见,罗伯特·奥曼因为博弈论而获奖,和人力资本联系不大。从某种程度上说,诺贝尔奖获得者纷纷来华淘金,反而说明中国人力资本战略堪忧。一来说明我们对诺贝尔奖的盲目崇拜,二来也正说明了中国的人力资本战略选择

上有问题。

  研究证实教育对促进人力资本有巨大作用。大致而言,除了家庭教育之外,就是学校的教育以及职业生涯中的培训,家庭教育与职业培训属于私人领域,国家无权干涉,个人自由选择。但是学校教育由于其正外部性显著,通常受国家支持。解放初的中国、20年前的印度,尽管都百废待兴,但教育依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包括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国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能称得上是在选择人力资本战略。

  罗伯特·奥曼在演讲中提到中国大学的硬件设施比以色列先进,但这并不表示以色列的人力资本战略落后于中国。的确,在教育的硬件上,中国可能在全世界是领先的,但是在软件上,则未必尽然。师资、扩招后学生的质量可以用金钱交换,学术水平也在计划模式下日趋下滑,行政压迫学术的情况非常严重,现在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学术腐败被揭露。因此在人力资本的实际质量上,中国并不突出。

  中国的大学在硬件上的投入,以及中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都在急剧上升,但这会不会是一种虚假繁荣呢?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劳动力市场配对失败,一方面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激增,导致找不到工作的人数也相应上升;而另一方面,企业大量的职位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产生空缺。在这种劳动力市场不匹配的情况下,很难说“中国选择了英明的人力资本战略”。

  目前有两个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其一如何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义务教育上分配资金和政策支持,高等教育因为已经有短期的显著效果而受到政府追捧,但义务教育本身的经费却没有完全由国家承担,而高等教育之所以能成效显著恰恰是因为义务教育的支撑,而这一点往往被忽略了;其二,在高等教育中应该注重设施建设还是人员培养?“大学非大楼而在大师”的感叹在今时今日,愈加振聋发聩。目前多数大学都是以搞建设来争取政府的各种经费,而很少有将资金投入到人员建设,例如参与国际学术界去竞争优秀的师资,这中间不少是出于寻租的考虑,因此对于国家的人力资本战略而言,资金没有被用在刀刃上。

  所以真正英明的人力资本战略在中国并没有被采用。事实上,对于所谓的英明的人力资本战略,建议也并不复杂,第一是落实全免义务教育学费;第二是推进大学以及学术研究评价机制的改革,将行政与学术分开;第三是采用多种手段鼓励社会其他资本参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如此,几十年后,奥曼的美誉,中国方能当之无愧。

刘景 任大刚 单雪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