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红网晨报联合调查:超级女声究竟刺激了我们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04:01 红网

  核心提示

  ■原文化部部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刘忠德曾公开批评超女玷污艺术、毒害青少年、破坏教育。

  ■南京某大学新闻系学生高杰《我们想“高雅”,但口袋里没有钱——80年代出生

的人致刘忠德爷爷的一封公开信》一文引发全国辩论。

  ■有专家主张娱乐不要泛政治化,喜欢看就看,不喜欢看就拉倒,没有人会强迫你。我们很有必要把娱乐与政治分开,还娱乐以娱乐。

  ■超女是大众的俗文化,是符合市场的商业运作,之所以有超女之争,是因为一些人对超女所属文化领域的误解。

  A、一场关于超女的全国辩论

  刘忠德历数超女三宗罪

  刘忠德,原文化部部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他曾在短短十天之内三次公开批评超女。

  玷污艺术 4月20日,刘忠德出现在中国剧《天鹅湖》的新闻发布会上,对于正在海选阶段的“2006年超级女声”活动,刘忠德表示:“超女、超男都来了,说得不好,就是对艺术的玷污。”

  毒害青少年 4月24日,刘忠德表示:“作为政府文化艺术有关管理部门来讲,不应该允许超女这类东西存在。参加超女的被害了,看这个节目的也被害了。”“观众是在用扭曲的心理、不健康的状态看这个节目。”“超女这种娱乐背后隐藏着对青少年的毒害。超女的收视率越高,毒害就会越大。”

  破坏教育 4月30日,刘忠德专门就批评“超女”一事召开媒体座谈会,指出:“超女”的毒害在于参加者和观众受到错误引导,认为不用努力就可以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这是违背艺术规律的,对教育也是极大的破坏。

  在刘忠德历数了超女的三大“罪状”后,最终呼吁要取缔超女。刘忠德在媒体座谈会上直指广电部门对“超女”监管不力,表示并不排除以教科文卫体组织来干涉“超女”进行评选的可能,因为“娱乐节目也有导向的问题。”

  日前,潇湘晨报联合红网的网络调查显示,有17.25%的网友对刘忠德的观点表示完全赞同;33.73%的网友认为刘忠德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太绝对;另有49.02%的网友表示不同意刘忠德的观点。

  “80后”为超女喊冤

  刘忠德狠批超女后,一篇署名为“高杰”的文章《我们想“高雅”,但口袋里没有钱——80年代出生的人致刘忠德爷爷的一封公开信》首先出现在超级女声的官方新闻网站、湖南网络新闻总站——红网,此后网易、搜狐、人民网等门户和新闻网站争相转载,短短时间内其跟帖超过数千条。

  随着该帖的热传,高杰这个名字逐渐被各大媒体演绎成了“80后”的代言人。而“80后”的声音也在这场论战中备受瞩目。

  高杰在公开信中对刘忠德的玷污说、毒害说、破坏教育说都做出了相应的质疑和反驳:“我绝对不承认自己是被‘超女’毒害的青少年,相信我的同龄人也同样不会承认。我觉得您太低估了您的孙辈们的鉴别力与欣赏水平。当然,我不排除我们这代人中的某些人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但那只是个案。”“我想即使没有超女的出现,‘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心理同样也会出现,并且不只出现在我们这些80、90年代的人身上。”“作为80年代出生的人,我们并不抗拒您所说的高雅艺术……然而高昂的音乐班学费常常使我对于自己的这个想法感到可笑。”“我们为什么喜爱甚至追捧超女?那是因为超女的低门槛。参加者没有报名费之忧虑,欣赏者也没有门票之负担。我只要想唱就可以唱,并且还有老师的免费点评。略带讽刺的点评恰巧打碎了我们许多人的明星梦,让我们安心学业,这有什么不好的吗?这不是为铲除‘一夜成名’的思想作出了不少贡献吗?”

  5月8日,高杰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很早就看到了对刘忠德的报道,不同意他的观点。”高多次重申,自己不是某些网友所怀疑的湖南卫视的“枪手”,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新闻系学生,高杰就是他的真名。

  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对高杰代表一部分“80后”对刘忠德言论做出反应一事,同样存在争议。62.15%的人认为高杰的观点有一定道理,值得重视;15.94%的人表示反对,认为高杰这是在诡辩,偷换概念;14.34%的人对此一笑了之。

  为何不封杀央视的“梦想中国”

  超女之争一出,各界迅速各自为列。

  5月2日,央视节目“CCTV-5娱乐篮球全国大赛”组委会对刘忠德的批评作出反应,率先向全国媒体发出“挺刘”倡议书。尽管倡议书没有提及“超女”,但有业内人士指出:但央视节目在敏感时期发布这种倡议,其暗指“超女”的意图昭然若揭。

  参与调查的网友中有19.37%的人对央视“挺刘”做法表示赞同,认为超女该批;51.38%的网友认为央视的做法显得小家子气,并质疑“为什么不封杀央视的‘梦想中国’?”;22.13%的网友认为央视这是在小题大做,原本就只是娱乐而已,还有7.11%的网友不想对此发表看法。

  当超女今年不再麻辣的时候,同为选秀节目的“梦想中国”的评委却被指“毒舌”。超女被轮番炮轰,而“梦想中国”在央视热播,这让公众多少有点心理失衡。

  “去年超女‘柯楠’组合的点评被指太苛刻恶毒,可今年‘梦想中国’的评委却有过之而无不及,网民强烈要求李咏下课,央视也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为什么同样性质的节目在湖南卫视是低俗,是毒害,到了央视就不是?”在银行工作的万鸣表示自己并不是“超女迷”,也不赞同青少年对超女的过分狂热,但是她认为,对任何一档节目的评价都应该是公正的。

  B、没有缺席的声音

  高中生:有实力就可以成为超女

  “高杰的公开信已经被我们班同学打印下来并在班上传阅了,我觉得很痛快,说出了我们的心声!”5月13日下午6时许,长沙市黄兴路步行街人流如织,上高二的黄娟丽这样对记者说。

  如果说,像高杰那样的大学生自认为已经不足以被超女“毒害”,那么,长沙市15岁—25岁的青少年中又有多少为超女痴狂,被超女毒害了呢?为此,潇湘晨报特别针对长沙市长郡中学、长沙市一中、雅礼中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十几所中学、大学进行了有关超女的问卷调查。

  “您怎么看待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这样的超女?”10.1%的被调查学生表示很羡慕,有机会自己也会努力成为那样的“超女”;15.2%的学生表示会一直支持她们;40.5%的学生称并不羡慕;3.2%的学生表示一夜成名不是年轻人该有的思想;30.4%的学生表示仅仅是娱乐而已。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运气和实力成为‘超女’的,但是如果有这个运气和实力,为什么又不可以成为‘超女’呢?”长沙市长郡一中的周袁认为,超女是一个大众参与的节目,唱的唱、看的看、评的评、骂的骂,热热闹闹这才叫超女。

  大学生:参与者最有发言权

  “如果您年满十八岁或即将满十八岁,会去参加‘超级女声’吗?理由是?”对于这一问题,5.1%的被访者表示参加是想出名;33.1%表示参加只是挑战自我;7.0%的被访学生表示不会,但是会成为疯狂FANS;42.4%的被访者表示不会参加,也不会成为超女迷。

  今年长沙市超女海选的第一天,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的吴静和谢丽萍相邀参加了比赛,最终二人双双落马。谢丽萍说:“这个舞台同样属于我,要是我有实力的话,父母也一样会很支持我的。”对于刘忠德的观点,谢丽萍认为有一定的道理,但要说超女是毒害太过了,毕竟大部分人都能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比赛的胜负。

  “如果你身边的人去参加超级女声,你的观点是?”3.8%的被访者表示是条赚钱出名的好路子;64.0%的认为是锻炼的机会;10.1%的人表示反对,认为无论输赢都不是年轻人应该选择的出路。

  潇湘晨报人工调查数据显示,36.1%的被访者认为年轻人之所以这么追捧超级女声是因为其形式新颖,娱乐大众;12.5%的人认为是因为青少年喜欢跟风;10.7%的人认为可以解决就业问题;2.7%的人认为超女迎合了一些人的“审丑”心理。

  C、观点碰撞多元表达

  挺刘派:超女影响弊大于利

  采访中,不乏挺刘的声音。

  “我不得不说句实话,从一些个案来说,超女对青少年的影响确实是弊大于利。”5月22日下午,中国心理医生协会高级心理保健师康琳表示:“当超女已经让一些孩子没有心思上学的时候,就确实值得重视了。”

  有观点称:“超女”这个“丑小鸭变天鹅”的现代神话,其所传递的全部暗示是:年轻人并不需要这样累,只要成名,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而成名却是人人可能的。

  潇湘晨报调查显示,作为家长或老师,31.55%的被访者主张孩子可以喜欢超女,但不能影响学业;24.83%认为如果孩子有天赋,会鼓励孩子参赛;5.86%的被访者表示很羡慕“超女”的父母;13.10%的被访者希望孩子既不参选,也不要追星,一夜成名是不切实际的想法;9.48%认为对孩子成长不利。

  超女不能保证所有青少年都不被“毒害”,而这些疯狂追星、无心学习的个案,正是“挺刘派”的发声源。

  倒刘派:不能一棒子打死“超女”

  4月25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表示,超女的出现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不能一棒子打死。著名学者李银河也表示,“我认为某些人建议取缔超女是专制时代的遗风,制作单位完全有举办这个节目的权利,如果生硬地将其取缔是违反宪法的。”

  类似的观点同样得到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史铁尔的支持:“超女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参与的形式,打破了门槛,打破了权威,更具包容性,这本是件好事情。刘忠德的担忧也许不无道理,但是过于绝对的批评和干涉我认为是其对权威模式被打破的恐慌和怀旧。”

  “我的理解是,超女告诫人们:想一夜成名,太难了,没有实力根本不可能。”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系的吴威表示,怎么看待超女,每个青少年心中都有一杆秤。

  沉思派: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

  在这场有关超女,有关青少年,有关艺术和教育的争论中,除了“挺刘”和“倒刘”的发言者以外,更多人在这时候支起下巴,沉思起来。

  从事教育工作的彭敏一直坚持和10岁的女儿一起观看超女,“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如何看待超女一夜成名的现象,需要对孩子的正确引导,这就是教育。如果说,超女破坏了教育,我倒认为是失败的教育导致了超女的火热。”

  中南工业大学法律系副教授余卫明于2006年5月2日在东京写下《就“批超事件”质疑刘忠德先生 》一文, 呼吁“还娱乐以娱乐”。

  余明确主张娱乐不要泛政治化,“你喜欢看就看,不喜欢看就拉倒,没有人会强迫你。而我们许多人,尤其是官场中人,总是喜欢给娱乐(包括体育等)附加许多政治性的东西,使其不堪重负、走形变质。我们很有必要把娱乐与政治分开,真正还娱乐以娱乐。”

  D、超女承载的文化密码

  “对于超女,您的主张是?”对于这一问题,潇湘晨报联合红网调查显示,65.06%被访者认为年轻人有表达梦想的权力,应该让她们继续唱下去;25.30%的被访者认为要加以引导;6.83%的人认为干脆一禁了之。

  从事法律工作的桂岳表示:“我们不能无视超女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问题是我们该怎么面对。专横赐死是一种做法,细心分析引导也是一种做法。”

  “今年的超女不是已经有所完善了吗?比如,比赛的分赛区预选部分不能通过卫星频道直播,参赛选手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上,评委点评要平等善意,实事求是、不搞令参赛选手难堪的责难。这些让人担心的‘毒害’因素正在逐渐消解。”从小学习声乐的杨梅认为超女绝对不是什么高雅艺术,但文艺的发展在于雅俗共赏,在于能为大众接受并拥戴,超女有市场,有观众,是俗文化之幸。“还是还超女一颗平常心吧!”

  “之所以有超女之争,是因为一些人对超女所属文化领域的误解。”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所所长方向新认为,超女的文化密码就是大众娱乐,所有的批评和表扬一旦脱离了其文化本质,就显得文不对题。

  方向新认为,超女是大众的俗文化,是符合市场的商业运作,“梦想中国”没有超女火,那是因为它遵循大众文化的市场规律还不够。“超女仅仅只是一个娱乐的载体,没必要硬要它去承载太多其它的负担。”方向新认为,超女的火暴恰恰说明我国大众文化发展还不够,“可供大众消费的娱乐形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我从来不把超女作为艺术来看,更别谈什么高雅!超女就是一场娱乐,就是一场成功的商业运作。我楼下的邻居小孩,看了超女节目之后喜欢得要死,和同学在电视面前欣喜狂叫,但她还是每天不停地在练习钢琴,弹着肖邦的协奏曲。”这是一个网友的声音,它很平白,却似乎阐明了在一些人看来很深奥的道理。潇湘晨报记者 彭 薇

稿源:红网 作者:彭 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