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来为中国“写”日记?——— 关于电视纪录片的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05:04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2006年5月,当“低收视率”“亏本”“困惑”依旧是描述中国电视纪录片现状的关键词的时候,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一部反映普通百姓快乐工作的系列电视纪录短片,却在五一黄金周创下了一个个记录:收视率突破1%,创近期纪录片收视新高,网络专题页面点击突破1000万次,观众热线电话平均每天50人次以上……

  “《我的太阳——创新360》是让我看了很兴奋的一本用镜头语言为中国‘写’的日

记。”一位观众留言说。

  “我们要争取用这部片子的成功,帮助中国纪录片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康宁说。

  进步显著,差距明显

  电视纪录片在我国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里程。据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委员会有关人员介绍,目前,在我国各级电视台,都开设了纪录片专题,有些甚至是在黄金时段播出,直接从事纪录片制作的队伍至少在5000人以上,最近5年制作纪录片年均至少在12000分钟以上,镜头下的中国“日记”越来越丰富、精彩。

  中国拍摄的纪录片作品不仅让世界大开眼界,更拿下了多个国际大奖,仅2003年就在“亚洲电视大奖”评选中获得“最佳纪实短片”3个大奖。2006年4月26日,西班牙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又授予中国教育电视台拍摄的系列纪录片《我的太阳》特别贡献奖。

  但是,许多中国电视纪录片导演和制作人认为,中国纪录片在拍摄技巧和发行渠道上还未能与国际接轨,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北京零频道传媒公司制片人郑琼认为,中国的纪录片导演们喜欢拍一些“自恋”的作品,可能内容真实、主题深刻,但枯燥乏味。而且,国内通常在推介、发行上缺乏经验。

  困境中的生存

  在中国电视纪录片走过了近50年后,世界纪录片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个变革最震撼的因素是Discovery探索频道的崛起,这个目前坐拥160个国家和地区10亿用户的纪录片专业制作公司,已经形成了纪实媒体娱乐帝国。

  而同时,有专家毫不客气地指出,在国际纪录片市场发展繁荣的背景下,“低收视率”“亏本”“困惑”却成为描述中国纪录片的关键词。究其原因除了市场机制不健全外,还有中国纪录片自身的观念问题。建立产业观念和品牌意识,应对生存危机成为中国纪录片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越来越吸引全球目光,中国每天发生的故事也越发精彩的当代,现实的困境不得不让中国纪录片人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谁来为中国“写”日记?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生存现状确实不容乐观,不仅有现实的经济困境,也有市场培育的缺失,更有观念落后的偏差。”康宁说,“而从《我的太阳》的成功来看,当前我们必须首先解决播出平台问题。”

  《我的太阳》的播出打破了许多电视台把纪录片的播出时间安排在下午或者凌晨的习惯,而是放在了五一黄金周期间的黄金时间段,“虽然娱乐节目是收视率和广告的保证,但是作为社会公共资讯平台,电视台推广国产纪录片责无旁贷。而高质量的纪实作品则需要更多产业联动。”

  纪录片: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突破点

  对于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国际上一些纪录片专家一直持乐观的态度,Discovery探索频道也连续3年把中国列为主创基地,并认为中国是纪录片的“富矿”。

  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中国纪录片创作已经或者即将具备跻身世界纪录片创作之林的实力。中国纪录片在低谷中徘徊、在尴尬中寻觅依旧是当前的现实。

  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冷冶夫指出,现在我们正经历着一个空前的“读图”时代,我们现在不缺频道,不缺设备,不缺人员,缺的就是中国纪录片先进创作理念、精品意识、品牌意识。

  “虽然纪录片的价值不能单纯以收视率衡量,但是要达到80%成本靠市场消化,提高纪录片收视率,除了需要继续完善市场、培养观众、营建环境外,中国纪录片本身的制作观念也应该改变。”康宁说,“《我的太阳》独特的运作方式,为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化进程提供了借鉴。”⑥2

  □新华社记者

  邬焕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