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少儿剧,为何失去小观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05:17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一次某中学组织的影片观赏,曾被专家评之为精品的儿童影片《男孩女孩》开映不到30分钟,电影院内的学生就坐不住了,他们在过道里蹿来蹿去,在座位上打打闹闹,教师们只好临时充当“治安队员”。

  孩子们究竟为啥不喜欢看自己的影视片?

   偏离学生生活。一些儿童剧的创作者依然按照“高、大、全”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将剧中的小主人翁塑造得太完美、太单纯了!实际上现在的孩子思想相当活跃,尤其是中学生,而那些为家长、社会和孩子所关心的诸如早恋、网游等热点问题,影视片中却很少见。脱离现实的影片,无法吸引成年观众,也同样不可能吸引小观众。

  说教多、美育少。现代儿童观念与传统儿童教育观念的出发点不同、侧重点也不同。传统儿童教育的出发点是成人本位,侧重点是传授知识;现代儿童教育观念的出发点是儿童本位,侧重点是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这与“美育”精神不谋而合。但现在不少编导对儿童的思想往往与美育的旨趣相违,批判性过多,“教化”过多,审美意味太少。

  表现形式单一。眼下不少儿童片,几乎清一色是通过学生的学校生活反映的,这显得单调和腻味。难道通过其它题材来教育孩子,效果就不行吗?实践证明不是这样的。前不久在某市影院组织学生观赏《恐怖地带》,这部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的影片,就吸引了很多小观众,他们看得津津有味。

  编剧、导演精力投入不足。长期以来,为谁服务一直是儿童剧创作未能解决的问题。现在有些儿童剧充其量只能算是创作者在给予成年人精神食粮的同时,分了一杯羹给孩子们罢了。这些少儿影视片成人看了觉得浅,孩子们却又看不懂。

  现代传媒业、影视业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影视剧对孩子们产生巨大的熏陶和教育作用。当年的影片《小兵张嘎》《鸡毛信》曾推动了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的影视工作者要怀有社会责任感,多推出适应当今少儿需求的、贴近他们生活的、形式多样化且富于“美育”功能的影视精品,以丰富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