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公祭伍子胥没必要扯上端午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06:00 光明网
桐人(北京学者)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苏州市目前做出决定,在5月31日当天,要大张旗鼓举办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同时公祭伍子胥,以“确认”端午节乃起源于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的被害。这一举动和宣示,引来了其他一些地方如湖南汩罗市的警觉,后者坚持认为端午节仍应当姓“屈”而不姓“伍”,不能扭曲屈原投江乃端午节起源的传统。(昨日《现代快报》)

  该如何来看围绕端午节起源问题所发生的争执及其中的是非?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争论背后的关注所在。从有关言论不难发现,有三种眼光同时参与了对这一问题的追问:一种是历史考证眼光,一种是文化传承眼光,还有一种是现实功利或商业眼光。

  从历史考证的角度看,端午节究竟是如何起源的,乃是一个关于历史的学术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应当持开放态度。对此,文化人类学可以给我们提供合适的理解路径。包括传统节日在内任何文化流传都不会那么简单,而会揉合复杂的经济、政治、军事和生态过程,是一代代先民基于自身生活实践不断创造不断丰富的结果。就端午节这个问题来说,无论是起源于屈原投江自杀说,还是伍子胥被杀投江说或者其他,都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错误,但以某种单一因素来解释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确实又难免有嫌单薄,它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实践之间的深厚关联,就被严重遮蔽。

  但是,任何流传至久的传统节日,以什么样的面貌流传于世,肯定与它在一个社会所负载的某些文化功能密切相关。传统节日因此又是文化选择的结果。如果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它被选择以某种得到广泛认可的方式来流传和理解,那么,这种理解就具有大历史的合理性,它同样构成了一种历史事实,而不可以随便“修正”。

  从这个意义上说,端午节起源于屈原投江说,乃是全体中国人的一种集体信仰,已历经上千年的“文化选择”,在今天并不能够“想改就改”。

  我们可以以历史考证为据,说端午节的形成有多少多少历史要素的共同参与,但是,在这些要素中,哪种要素是主要的,却又有必要相对确定,否则,它所破坏的,将是一个国家民族相对均一的历史文化认同,引发历史文化意识上的混乱。

  如果是从以上两种眼光考量端午节的起源、生成和流传以及相关的争论,我们可以从中进一步丰富对历史文化传统的认识,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遗产。然而,苏州准备祭拜伍子胥及由此引发的端午节问题争论,其用心和旨趣,明显又并不在学术考证,甚至也不在文化传承,而更多是在受现实功利所左右,而且主要又是商业功利。从有关报道来看,此次苏州公祭伍子胥及由此引发的争论,并不简单只在学术范围内展开,而是一种官方行为,背后有地方政府乃至地方民众的利益与情感因素搀杂其间。苏州这样大张旗鼓地宣称端午节起源于当地历史名人伍子胥,有人认为其动因不过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以此提升苏州的知名度,从而便利苏州旅游和经济开发。

  事实上,对历史的这种实用主义处理又无处不在,而并非苏州才有。近些年来中国一些城市和地方热衷于“申请世界遗产保护”,表面的理由都是珍惜文化传统,但暗地里的算计,也普遍认为乃是为着当地的经济实惠。必须看到,我们有些“世界遗产”在“申遗”成功后并没有得到全面保护,“申遗”成功后对文化资源的过度商业性开发,也给这些遗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

  对历史文化留存都迎合现实功利需要而“灵活变通”,它的现实和长远影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长远文化利益,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生命和灵魂。因此,对于公祭伍子胥这件事,我们不能不说的是,公祭就公祭吧,但是显然没有必要非把它与端午节扯上什么关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