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质询与启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09:15 上海青年报

  ■文/李平

  2005年初,在我国文化研究大潮正处于峰回路转的当儿,书店里忽然冒出了一本醒目的进口大书:《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三联书店出版)。这本以“关键词”命名的书出现在我国许许多多同样以“关键词”命名的书之后,这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英国学者雷蒙·威廉斯\(Ray-mondWilliams,1921-1988\)是西方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出生于威尔士乡间的工人家庭,在剑桥三一学院读书期间适逢二战,被应召入伍,大战结束后他回到剑桥继续其学业。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到1961年,威廉斯长期从事夜校教学。他白天备课,晚上则奔波于数个地方上课,在成人劳工教育上投注了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这是如此地不同寻常———因为就像我们经常会产生的误解一样———在我们这儿,理论总是与象牙塔和高头讲章须臾不离。那些个被“研究者”喋喋不休的所谓的理论命题永远只是“悬浮着”的、无效的话语游戏。我们今天的文化研究(它的初衷是解决实际问题)也不例外。难道西方文化研究的创立者是夜校教师?

  没有错。威廉斯不仅热衷于劳工教育,认为只有提升工人教育才能推广社会民主,自己的存在价值就在于为造就具有参与意识、有识见的教育公众而尽心;而且毫不隐讳地承认,他的研究成果(包括另外两部著作)得益于自己的学生,并感恩戴德地郑重声明成人班学生对他的实际帮助。威廉斯是工人的儿子,他并不为此感到羞愧。他跃上了一个台阶,拾起了被主流论述排除在外的工人阶级文化的话题,独具匠心地探究文化的深层含义和变动不居的个性,他从“话语”之间发现了令人惊讶的历史力量。威廉斯通过“关键词”的方式,质询政治和社会文化的所谓的经典性,他对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学抱持肯定的态度。威廉斯的阐释思路充满了内在的勾连和有机性:他会由“文化”这个词,联想到“阶级”、“艺术”、“工业”以及“民主”。他说:“我可以感觉到这五个词是属于同一结构的”。

  《关键词》一书对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作为西方文化研究的重要著作,它收集了一系列有关文化和社会问题的重要词语,释义充满了反思意识,是一种真正的奠基性工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对于看清和分析我们本土当下的文化现状也有相当的参考作用;同时,它又不是一部普通意义上的文化术语词典,在编排方式上,它的词项集中于敏感和有争议的文化社会问题,并互设相关参照词条,将有关的问题打通、融会成一体。这既方便了读者和研究者,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其次,作者在治学态度上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威廉斯花二十年功夫才完成这部书,每一个词条都体现了作者一丝不苟的扎实学风和独特见解。即使只是学习有关文化社会方面的英语词汇,这也是一部极有意思的书。可以肯定,这部大著作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读了这部书,我才明白,为什么近几年我们的书摊上一下子出现了那么多以“关键词”命名的书籍(其中许多既没有田野调查,也缺乏实践精神,在形式上也完全不符合“关键词”的要求),它们大多只是跟风行为,只是由于威廉斯的这部书翻译介绍得较晚,所以这种并不高明的模仿实质被遮蔽了。不过,只要与威廉斯这部初版于1976年、再版于1983年的原创之作一比,你就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学术精品,怎样的作者才是真正的学者和思想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