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回首八十年代为哪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09:23 南方新闻网

  推荐

  最近,一股回首上世纪80年代的风潮正在知识精英中悄然兴起。

  在那个禁锢之门突然被打开的年代,任何东西(思想的、政治的、社会的)仿佛全部都打上了文学的印记。80年代的语言是抒情的语言(对感官经验的抽象)。80年代的哲学叫“

诗化哲学”(哲学几乎要变成诗学)。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思想家是尼采和萨特,80年代人们最擅长的是讲故事而不是讲道理,是抒情而不是谈判,他们最喜欢的是朗诵而不是聊天,是喃喃自语而不是对话。他们每天早晨空腹醒来,就急于要向公众复述昨夜的梦幻,并且沉浸在梦的潜意识里久久不愿离开,以致全部患上了文学精英常有的神经衰弱症或者精神狂躁症。这样一种以私人化的方式表达公共事务的特征,大约就是80年代的精神写照。

  上世纪80年代的知识分子和前卫艺术家,合伙营造了一个昙花一现的社会空间。那是一种由精英分子组成的、带有过渡形态的社会空间。他们实际上充当了历史调解员的角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启蒙者”的角色。按照正常的规律,其最终目的是要走出那个过渡形态的社会空间,催生一个以公众舆论为媒介,对社会需求和正义加以调节的新型社会空间的诞生。换句话说,与精英话语相关的“文学时代”的消亡,应该是市民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他们突然感到懊悔。因为这种发展是有代价的,那就是,精英文化和文学被消费文化和谈判所取代,公众试图借助商品和消费文化实现自我启蒙。此时,私人梦幻已经无关大局,整个社会都在上演一出公众梦幻的戏剧。

  那个让不少人痴迷的“文学年代”,是随着上世纪80年代的消失而消失的,与此同时消失的是个人经验和深度模式的神秘感,随之诞生的是大众文化令人欢快的“浅薄”。所以,他们对80年代的喋喋不休,以一种复述过去经验的文学形式得以表现,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历史痴迷症。这种症状,往往是以当事人的成功经验(话语权的实现、文化资本的积累等)为基础的,就像传统历史以帝王经验为基础一样。难道回忆往日梦境、压抑现时经验,是期待未来的惟一方式吗?

  (原载5月25日《新京报》,作者张柠,本报有删节)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