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家学者提出地域文化新概念 香山文化:从历史走向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09:41 南方日报

  由中山市委宣传部和岭南与中山文化研究所组织编写、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香山文化——历史投影与现实镜镜像》一书,日前在中山市举行首发式。该书收集了一批中外专家学者及中山市部分党政领导撰写的有关香山历史文化及及当代中山文化建设的研究文章,并首次提出了“香山文化”的概念。

  香山是中山、珠海、澳门地区的古称,在建县800多年尤其是近代以来,创造出富有

独特内涵和品格的地域文化——香山文化,涵括了商业文化、华侨文化、民俗文化、买办文化、方言文化和名人文化等丰富内容,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成部分。为深入挖掘和系统推介这一地域文化,中山市除了出版《香山文化》一书外,还将成立香山文化研究会,筹建香山山名人纪念馆,举办香山文化论坛,加强以香山文化为内容的乡土教育,通过系列行动培育特色文化,整合区域文化竞争力。

  名词解释

  香山文化

  在地缘上是指包括今天的中山、珠海、澳门在内的地域文化;在本质上集中体现了岭南文化中粤、闽、客三大民系的文化特征,是中原文化、土著文化、西洋文化、南洋文化相互碰撞和不断融合的产物,是相对岭南文化而言的子文化;它主要形成于风云际会的近代中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大批香山人物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主要标志;其内容包括方言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民俗文化、买办文化和名人文化等。

  1名家解读

  广东社科联主席、博士生导师颜泽贤:

  香山文化汇通天下

  昨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颜泽贤用“汇通天下”4字概括“香山文化”。他认为,所谓香山文化,从地域上来说是岭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历史上来说是岭南文化繁荣的精华;从构成上来说是岭南三大文化的交汇。香山文化的精髓在于其实而不华、注重实干的应用精神。

  记者(下简称记):香山文化这一概念是怎样确立的?它的特质是什么?怎样才能确定它不是某一文化的变体而是独立存在的?

  颜泽贤(下简称颜):在我看来,香山文化足以成为一种区域文化概念。这主要是从以下几点来判断:

  第一,任何文化都脱不了其地域性,而香山文化的地域概念,包括现在的中山、珠海甚至澳门一带。这一地域虽历经朝代更迭,但总体上还是一体的,其中的居民,不论在生产、生活习惯还是语言习惯上都有很大的共通性。因此,香山文化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

  第二,作为一种区域性的文化现象,它应该既有大的区域文化的共性,也应该有在这个大区域文化中区别于其他小区域文化的特质。在共生之中有其独创,香山文化正符合这一特点。

  第三,一种文化概念的提出,还应有一系列的文化人物和事例作有力的支撑。而近代中国出现的一系列启蒙人物许多都诞生在香山区域内,这正可以作为确立这种文化的一个有力注脚。

  记:香山文化在根源上应归属岭南文化,而岭南文化三大组成部分——广府、客家、潮汕文化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香山文化如果算拥有其独立内涵和外延的话,与这三大文化的共通点及区隔在哪里?

  颜:首先,香山这一区域是包含在岭南地域之中的,这就注定了香山文化同岭南文化在地域方面的从属关系。其次,香山又是将岭南三大文化较好地融汇到一起的地区。这其中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忙时农耕,闲时经商”的农商结合思想。从传统上来看,广府文化在香山文化中的投影可以理解为香山区域在生活爱好、语言习惯上的“广府化”;而潮汕文化的影响则可以用香山人自近代以来商业天才辈出及重农而不轻商的思想来诠释;客家文化在香山文化中的最直接体现,可以从香山商贾的低调性以及香山人在海外的团结来进行理解。

  至于与这三大文化的最大不同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汇通天下”。“天下”的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汇通”的特性却是无可辩驳的。香山文化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能够平等地看待一切新鲜事物,并吸纳学习这些新鲜事物,这才是在中国近代文化“启蒙”阶段,造就出像容闳、郑观应乃至孙中山这样伟大人物的根本原因。

  记:如何看待香山名人在香山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颜:一种文化概念的提出,必须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三者结合去考虑,去判断。但在每个层面上都需要大量的例证。近代史上辈出的香山名人正是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对香山文化的存在做了切实的例证。从中山商业文化博物馆所列的中山名人身上,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所谓的香山文化本质就是一种“商贾文化”,而且是一种处处显示着中国传统思想的商贾文化。至于“买办文化”的提出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因为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只有广州这一个对外通商口岸。而香山地区,由于把澳门包含在内,当时的澳门已经被葡萄牙占领,而他们要想同中国人做生意,最近的莫过于同香山人打交道。时间长了,香山人自然容易受到外国文化的浸染,而外国人也相对容易信任香山人,所以买办阶层的形成,不仅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也应该与香山独特的商贾文化氛围有关。

  记:一种成熟的文化形态,首先要具备一种包容性,否则便无从发展。香山文化的包容性具体体现在哪里?

  颜:“汇通天下”指的就是既有中国传统,又融会西方的开放精神,中西交汇,放眼天下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作用于近代,便诞生了容闳、郑观应等文化启蒙先行者;作用于商贾行业,便诞生了唐廷枢、马应彪这样的近代商业奇才;作用于文化艺术领域,便诞生了苏曼殊、阮玲玉这样的大家;而将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在一个人身上,也就出现了孙中山这样的不世伟人。

  记:综观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文化形态,大体被分为“海缘文化”与“陆缘文化”两大类。香山文化应归属哪一类?

  颜:香山文化更多的是海洋性文化。但它与一般的海洋型文化又不同,还拥有大陆型文化的一部分特质。因此,我们可以把它当成海洋文化的变种。

  记:香山文化概念的提出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颜:这如同树起一杆大旗,在这面旗帜下可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区域的范围内形成合作。不仅如此,在历史上,岭南文化的高潮正是香山文化发展的顶点,因此研究香山文化对于岭南文化也有着莫大的臂助。而我们现在所研究的“文化”,从产业方面的研究远远大于对文化思想本身的发掘。而香山文化既然其本质注定是一种商贾文化,又是一种建立在交流基础上的商贾文化,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我们现在的经济建设本身当然会有着直接的作用。所以,现在我们不仅要传承并挖掘这一文化,更需要应用这一文化。可以说,香山文化概念的提出,其应用价值远大于其研究价值。

  2现实镜像

  传承历史推动创新

  在浩瀚的历史文化长河中,香山文化为什么能在今天获得“新生”?除了其本身独具的文化魅力以外,更多是和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据了解,多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香山历史文化资源,希望藉此实现中山、珠海、澳门三地的资源共享、文化认同和产业合作。

  提炼新时期中山人精神

  据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远明介绍,在尊重和善待历史文化方面,中山有着优良的传统和广泛的共识。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发利用香山人文历史资源,不遗余力地培育特色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至今,中山市已编写出版了《孙中山志》、《中山历史文化丛书》和《人文香山》等系列书籍;把握香山文化精髓、融会现代精神,提炼出“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新时期中山人精神;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2005国际文化产业会议,大手笔规划建设中山文化产业园;创办城市论坛,搭建让市民公开表达意见、参与公共管理的平台;高标准重建孙中山纪念馆,建成了文化艺术中心、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中山·中国收音机博物馆等一系列文化设施,大大提升当地的文化竞争力。

  出书首推香山文化概念

  本月20日,由中山市委宣传部和岭南与中山文化研究所组织编写,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香山文化——历史投影与现实镜像》在中山市举行首发式。该书首次提出“香山文化”的概念,并深刻、系统阐释了香山文化发展脉络。

  该书主编、中山市委常委王远明介绍,“尽管国内外学界对香山名人及其活动作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但尚未对近代香山产生的众多人物及其事件作出系统的探究。”据介绍,全书共40多万字,分“寻根”、“人物”、“足音”、“视点”和“家园”5个部分,介绍和阐述了香山代表性人物的活动及其思想,试图揭示香山文化的脉络、内涵和特质,初步搭建起香山文化的研究框架,为深入挖掘香山文化中的方言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民俗文化等构建了一个系统平台。王远明表示,该书的出版将有利于加强中山、珠海、澳门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文化认同和产业合作。

  规划建香山名人纪念馆

  为了推动相关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中山还将成立香山文化研究会,并将设于当地高等学府——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岭南与中山文化研究所”更名为“岭南与香山文化研究所”,邀请有关专家和学者组成。下半年,研究所将牵头与省有关部门联合主办论坛,广邀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研讨香山文化,并组织以大中小学生为主体、以香山文化为内容的近现代史知识竞赛。

  针对香山近现代丰富的名人资源,中山还计划利用孙文纪念公园3000平方米的展览厅建设“香山名人纪念馆”,拟通过雕塑、图片和实物等多种形式,再现以孙中山为首的香山名人的风采。据悉,相关规划现已经各有关部门与专家评审通过,其可行性报告预计在下月完成出炉。

  王远明表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中山坚持走理性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以占全省1%的面积、2.7%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3.8%的生产总值,经济总量位居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第五位,并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殊荣。中山人民正因应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努力建设“两个适宜”和谐中山与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这种具有时代意义的实践,正是香山文化概念的现代诠释和作为一种活文化的具体印证。

  3历史投影

  工商文化教育香山名人辈出

  黄苗子(1913年—书画家):在依然健在的中山文化名人中,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的著名书画家黄苗子,当属最具成就、最负盛名的一位。年过90的他,成为香山文化的“活化石”。虽然从少年时代就离乡远游,但对香山文化,黄苗子仍有深深眷恋。当得知家乡策划出版《香山文化》一书,黄老欣然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被《香山文化》一书收录的黄苗子散文《青灯琐忆》传递出他对家乡及香山文化的眷恋与理解:“我原籍在南蛮广东,是五祖弘忍禅师指着慧能,也就是后来的六祖所说的“葛獠”一类,出生在香山(现中山市)石岐仁厚里一家读书人家。那时已是民国,没有留辫子。我家在香山的故居,书房里挂着任伯年的花鸟画,是我童年最早接触到和最喜爱的美术作品。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去了香港,后来又去了上海,重庆、南京、北京等地,其间回过几次家乡。对于家乡还是很有感情的,在我家客厅墙上有一幅字就是我写的“月是故乡明”。”

  黄老对于艺术及文化的理解也富有香山文化精神。“我在艺术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比较深,但是也在国外做过客座教授,与国外文化的接触令我想起陈寅恪先生说过的话,不要认为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高的,样样都是世界第一。各国历史、社会、文化有差异,也有许多成就很高的东西值得借鉴。”

  郑观应(1842年—1922年,实业家和维新思想家):祖籍香山三乡雍陌村,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负盛名的一个。1858年到上海学习经商,先受雇于英商宝顺洋行任买办,后与英商经营公正轮船任董事。1874年任英商太古洋行买办、太古轮船公司总理,并开设恒古钱庄。郑于1869年捐买功名,获清政府授予员外郎衔,次年再捐买升授郎中;1879年第三次捐买授乡卿衔二品顶戴。1880年被李鸿章委任为上海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总办,参加洋务运动。他关心时政,热心西学,形成维新改良思想,主张变革以御外侮,办学校以育人才。著作有《救进揭要》、《易言》、《盛世危言》、《南游日记》等,其中以《盛世危言》影响最大。该书长达30多万字,内容极其广泛,对后来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起到了先导作用。

  苏曼殊(1884年—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人,1903年后留学日本,加入了革命团体青年会和拒俄义勇队,回国后任上海《国民日报》翻译,不久即于惠州出家为僧。1907年赴日组织亚洲和亲会,反抗帝国主义,后与鲁迅等人合办杂志《新生》,但未成功,此后远赴爪哇。辛亥革命后归国,对现实悲观失望。他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

  王云五(1888年—1979年,著名出版家):祖籍香山南朗王屋村。1907年春任振群学社社长,1909年任闸北留美预备学堂教务长,1912年底任北京英文《民主报》主编及北京大学、国民大学、中国公学大学部等英语教授。1912年,由胡适推荐到商务编译所工作。他坚持以“教育普及、学术独立”为出版方针;编辑《百科小丛书》,主编《万有文库》;创立了《四角号码检字法》;编著了《王云五大词典》、《王云五小词典》等。开办并复兴东方图书馆,编写出版了大量中外名著和教科书辞典等。

  容闳(1828年—1912年,中国留学生之父):生于广东香山县(今珠海)。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考入耶鲁大学,清咸丰五年(1855年)回国。次年来到上海,曾任上海海关翻译。后被派往美国订购机器,买回机器百余种。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夏,以留美学生事务所副监督的身份带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留学生赴美学习。在上海他创办新式报纸《汇报》,著有《西学东渐记》等。

  郭乐(1874年—1956年,实业家):香山县竹秀园村人,1897年与同乡数人在悉尼创办永安栈。1907年在香港开办永安百货公司。1914年—1918年间又先后在广州和上海开设永安百货公司支店,使之成为全国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并于1921年筹办上海永安纺、织、印、染全能的全国大型纺织工业。

  唐廷枢(1832年—1892年,工商巨子):香山县唐家(今珠海市)人。10岁入香港英国教会学校学习,受过彻底的英华教育,写过一本专为广东人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实用英语手册,名叫《英语集全》,这本书后来被公认为中国学习英语的第一部词典和教科书。他16岁投身商界,又在香港政府任翻译,1861年受雇于英商怡和洋行,两年后升为买办。1873年6月出任轮船招商局总办,大胆引进西方股份制体制和西方的先进轮船及设备,建立起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商业船队;首次引进西方的保险机制;大力开辟江海航线,开航日本、越南、吕宋、新加坡、槟榔屿、印度等地,并一度把航线扩大到英美等国。

  专题策划陈志方正

  采写/摄影本报记者郑照魁陈雪芬

  通讯员谢力生

  图:

  香山商业名人塑像。这些近代工商巨子曾创下中国许多个“第一”。

  中山商业文化博物馆。

  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

  昔日商贾云集的石岐中街。

  《香山文化》封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