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爱,不要偏离了轨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10:29 锦州日报

  编者的话

  “不知道您注意了没有,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孩子的成长、成材、成人,我们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培养孩子。”这是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丁锦辉在某次大会上说过的一段话。

  的确,孩子就是我们的未来。很多家长深深懂得这一点。据市妇联副主席朱光介绍,目前我们家长的素质和教育水平能力还是十分有限的,一些家长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却不懂得如何爱,用什么方式去爱。于是良好的愿望和殷殷的爱心就演变成了溺爱、错爱、偏爱、宠爱,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今天本版特别邀请四名家庭教育专家,分别从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如何确立正确的亲子关系和如何教孩子学会交往等方面做了深入探讨,以此作为“六一”儿童节献给孩子的厚礼,同时也献给敬爱的家长们,愿所有家长都能做一个清醒的家长,愿天底下所有的少年儿童都能健康、茁壮的成长。

  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的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主持人:“习惯的势力最可怕”。这句话常常是大人们在小孩子的某种行为不合他们的意愿时而又难以改正的时候,教训他们时说的一句话。这充分说明了习惯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丁锦辉(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特级教师、家庭教育讲师团团长):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指出:“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还有句民俗: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中国教育学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列举上述古今中外雅俗有别的种种说法,无疑是要说明好习惯的培养是人生的重要基础。

  我曾多次见过许多父母用棍棒来改变他们儿女的所谓“不良行为习惯”,也曾听到过以前的私塾先生凭手中戒尺来改变弟子的所谓“不良学习习惯”。这些“好人”有好的愿望却用自己并未察觉或虽已察觉却难以改变的“教育习惯”去改变学生诸多的“不良习惯”,使我深刻领悟了“习惯势力”的更“可怕”内涵。说白了,这就是用非道德的手段进行道德教育。所以,我认为,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克服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打麻将。父母还要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工作,做一个健康的人、阳光的人。言传身教,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健康的成长。此外,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还要善于为孩子营造好的环境,家长不一定都要做到指导、辅导和教导,但可以为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打不骂,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家庭教育要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动手操作能力、理财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行动力能力、选择力和学习能力。细节决定成败,家庭教育好与否,决定父母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儿上,因此,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主持人:现在的孩子太累了,记者的小外甥女才5岁,就参加了舞蹈班、绘画班、英语班等5个班,这样做是不是会使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赵峰(渤海大学培训学院家庭教育名誉咨询专家):先说一个题外话,现在很多家长都在刻意的追求孩子的“全面发展”,他们认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要让自己的孩子“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尤其是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要求,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决定了他(她)以后能否考上一个名牌大学,能否有一份好工作,但是我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一定代表他(她)的能力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强。

  所以我认为,家庭教育要注重对孩子各项能力的培养。他包括动手操作能力、理财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行动能力、选择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日常生活中,要多给孩子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这包括时间自我管理能力和行为自我管理能力,要让自己的孩子有时间观念,并且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此外,必须强调的是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总是喜欢为孩子安排一切,使很多孩子缺少主见,其实这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家长要根据具体情况能让孩子自己做主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决定,从而培养孩子具有独立性。

  父母与子女之间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距离产生美,即:亲子关系不能太亲近了,也不能太远了。家庭教育方式对亲子关系而言,是起主导作用,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就有什么样的亲子关系类型

  主持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为此很多父母都感到十分困惑:与孩子之间关系近了,孩子会“得寸进尺”,而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远了,孩子会觉得与父母无法沟通。那么应该怎样处理好亲子关系呢?

  李晨(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锦州医学院辅修心理学专业兼职教授、锦州晨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父母与子女之间法定的血缘关系,同时也是父母如何培养、对待子女,子女又是如何对待、认识父母的这样一种互助的社会人际关系叫亲子关系。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受教育场所,儿童的很多异常心理与行为都是在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而成年人的心理障碍及神经症倾向,80%以上都与儿童时期不适当的亲子关系和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密切相关。常见的不良教育方式,如:拒绝型——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在感情或态度上表现出拒绝倾向,对孩子所说的话不理睬、忽视、放任、不关心、不信任、态度严厉、感情不好等,容易使子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粗暴、攻击、反抗等不良行为,甚至导致子女发育迟滞、神经症倾向。

  支配型则是父母对孩子支配过头,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所有物,想用绝对的权力去“统治”子女(包括权威型和高期望型),结果使子女对学业成绩、各种教育产生逆反心理,表面上子女惟命是从,实则逃避现实、推卸责任。由于子女的能力和努力常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易使子女意志消沉、情绪冷淡、缺乏活力。生活上没有自治能力,最后导致自卑感和情绪障碍。

  过分保护型,这样的家长对孩子总是过多担心,经常用包办代替和过分保护来消除这种不安的心理。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下培养出的孩子身心发育迟缓、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忍耐性差,总想推卸责任,成熟晚。

  矛盾型,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前后矜持或父母之间的教育态度不一致。子女就会出现情绪极不稳定,精神恐慌,没有原则,不辨是非。父亲严厉而母亲过分保护的孩子,有强烈的反抗性,易出现反社会倾向。

  基于上述观点,我认为当代社会对父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家长应首先加强自身素质及健全人格的修养,学会运用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式,使两代人共同成长。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童年和知心朋友,只有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才能增进友谊,了解友谊的含义。孩子们通过与人交往可以增进群体意识,形成开朗、合群和友爱、宽容等良好性格

  主持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要精诚团结,在共同的大目标下努力把事情做好。现在的孩子往往缺乏了这种合作精神,自私、骄傲、性格孤僻,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毕佳(锦州市心理学会秘书长、心理咨询师):对,当前家长们太多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品德培养,而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即与他人间的交往则关心不够、考虑不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黑伯等人做过一个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他让一些大学生单独呆在一个小屋子里,可以吃饭、喝水等,却不能看电视、交谈等,实验刚开始不久,大学生们就受不了了。这个实验说明,人是有交往需要的,如果得不到正常的交往,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受到影响。现在的孩子在与人交往中普遍存在孤僻、利己、应酬、义气等类型,这势必影响孩子将来性格的形成。因此,父母应正确引导孩子正确交往。告诉孩子同小朋友建立友谊并不单靠美丽的外表、吸引人的玩具,而在于彼此愿意接近的亲和力。父母应有意识地带着孩子走出家庭的小天地,让他们接触一些小伙伴,多结交一些好朋友。在玩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买一些礼品给孩子,启发他们分一些给身边的小朋友。如果孩子没有朋友,则应积极的帮助孩子寻找朋友,比如让孩子与家附近的小朋友一起玩儿,与同事或同学的孩子一起玩儿,最好是同龄、近龄的。教育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学会向同伴展示自己、让孩子懂得宽容、关爱,培养孩子善于合作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对孩子与同伴交往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大撒手,而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正面引导。有意识的经常和孩子讨论择友的标准与注意事项,以使孩子恰当选择交往的同伴。此外,要引导孩子交“诤友”,朋友要敢于直言不讳地开展批评,这样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

  最后,家长还要正确的对待孩子交往的朋友。不仅要为孩子交往创造条件,还要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朋友,甚至接纳孩子朋友的家长,从而与他们共同指导孩子、带动孩子。

  本期话题主持人:姜宁 丁兰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