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尖子生争夺战因何开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10:55 每日新报

  高考迫近,一个消息震惊了四川剑阁籍的考生———“回来吧!考上北大、清华奖10万元,其他重点本科奖3000元,一般本科奖1000元。”剑阁中学副校长邹化智变成了说客,试图拉回那些“转会”到四川绵阳读书的尖子生。

  剑阁中学为了从省级示范高中升级成“国家级示范高中”以留住生源,已负债3000万元。除了基本工资,连给教师每月300元的津贴都发不出来。

  60多名教师被“挖”学生流失四成

  2000年,剑阁中学发现前40名的优等生中,大部分流向绵阳的南山中学与绵阳中学。剑阁县教育界披露,后来,剑阁中学每年录取的初中毕业生虽有近千人,但最后到校的常常只有60%。其中至少有200人转到了绵阳市区的几所重点中学。

  另据邹化智称,2000年至今,剑阁中学已流失了60多名骨干———包括20多名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他们中的大部分也流向绵阳,对方开出的月薪比原单位高出至少1000元。“这些很有声誉与号召力的老师又被派回来挖优等生,导致更多的孩子流失。”邹副校长说。

  广元一些区、县的情况没有剑阁严重,但广元中学校长张德宁证实,绵阳的学校已成为他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主要是针对广元各县前50名特优生。张提供的数字是:2001年,广元中学录取的前100名学生中,有32人被绵阳挖走,另有少量被成都挖走;2002年约40人,2003年约50人,2004年约40人,2005年是30多人。而据广元市教育局称,广元市每年约给绵阳提供了3000个中小学生源,并流失了3000万—4000万元左右的教育消费。

  被派到剑阁招生的绵阳教师,会像推销员一样在街头派发招生广告。2006年4月份,绵阳南山中学、万博实验学校、绵阳中学英才学校把招生广告打到了广元的媒体上。

  获取优等生信息后,招生者会讲解本校的教育优势,并许以经济上的鼓励。知情人士透露,绵阳的某些中学———特别是民办中学,对能考上北大、清华的优等生,奖励数万元。学校甚至安排学生家长做工,并给予每月约300元的补助———为了陪读,不少家长辞去了工作。而据四川媒体披露,成都某郊县中学曾以10万元挖眉山地区优等生,并预付了4万元。

  “教育产业化”是根本原因?

  但在绵阳中学胡校长及南山中学谢副校长看来,众多学生流向绵阳,是因为该地区的教育已经打出了品牌———2000年,南山中学和绵阳中学评上了全省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学生应该有选择权。”绵阳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霍登奇称,“如果有挖优等生的情况,那也只是个别教师的行为。绵阳的教育成绩是不可能靠挖人挖出来的。”

  这里确实有着“传奇”式的成绩———至2005年,绵阳市高考万人上线率已连续四年居四川省第一,本科硬上线(除去保送生等不需考试的毕业生)连续五年全省第一。目前,绵阳有6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在省内仅次于成都。

  而广元中学校长张德宁认为,绵阳的中学教育发展是在利用广元等周边地区的特质生源与师资,放弃了学生素质的应试教育。由于单纯追求教育GDP,它破坏了教育生态的发展模式。只不过,在2005年,绵阳已经初步完成了这种原始积累。霍登奇则对指责一笑置之:“不要指责别人对不对,而要先自我反省。”

  “为确保各项教育指标的第一,学校会尽可能多招优等生。”一位绵阳教育界人士说,“而当本地资源枯竭时,就与周边地区产生了摩擦。”

  近几年,绵阳高中生大幅度增长。2000年,高中在校生39000人,2004年扩至9万余人。绵阳中学、南山中学的在校生均已近万人。连绵阳的出租车司机都认为,绵阳的基础教育已经成为继长虹电器等科技产业后的第二大产业。对生源的争夺,也因此更为激烈。

  据媒体报道:“截至目前,在绵阳的外来学生已达8万人,年消费近10亿元。”学校因此又获得了更大的经济利益。以绵阳、南山、东辰三中学为例,除成绩特优的外地“正取生”外,其他学生需交高额择校费———每人1.5万元甚至更高。另外,还有大量补习生可收取“补习费”。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杨东平认为,“绵阳现象”的症结不完全是应试教育。20世纪80年代同样是应试教育,但并未出现这种现象。当时,重点中学竞争的是分数。而这个标准被“教育产业化”打破了,择校生政策使得“用金钱换取名额”的做法合法化、制度化,获得优质教育出现了分数和金钱的双重标准。虽然教育部规定了重点高中择校生“三限”的政策(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但在现实中难以得到遵循———中西部地区,招收自费生的比例可达70%以上,很多学校通过提高录取分数线,使大部分学生成为缴费生,按分数实行“阶梯式收费”。

  霍登奇对此另有看法,“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与需要,可以像选择大学一样自由地选择高中,享受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到底有什么不好呢?学校竞争的最终受益者,一定是学生。”

  怎样遏止“掐尖”混战

  “绵阳地区的情况只是一个缩影。”杨东平说。媒体的报道印证了这一点———尖子生争夺战在其他省市同样硝烟四起。“但这些都不能治本。”杨东平认为,“只有取消招收择校生,才能遏止这场混战。”他同时称,2006年,国家发改委曾提出取消择校生的建议,但改革可行性不大———许多学校贷巨资打造品牌,如果中断招择校生,财源被掐断,会导致其破产,给地方造成棘手的教育债务。“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择校制度必须要取消,它破坏了教育公平和教育公益性质。”这位教育专家说。也有教育界人士指出,迫使基础教育走上赚钱之路,与中国对基础教育长期投入不足相关。如果这一状况不改变,取消择校费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据《南方周末》报道

  <责任编辑:张焱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