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格本位教育与培养新世纪优秀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11:56 青年时讯

  我讲的“人格本位”教育是促进求是创新,对主流思想的诠释,对当代人才模式的开通。

  “人格本位教育”不仅强调了健全人格、精神境界提升,对调动人的激情、开启生存智慧的原动力作用,还对21世纪优秀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新的诠释,强调精神成长过程与实践过程的同时完成,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并对人才培养模式有新的设计,强调能力的增强。

体现了求是、创新的思想。

  从“人格本位教育”的主旨:“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人格本位”,其思想意义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全新阐释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当代教育讲究实事求是,也体现在“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的教育思想上,人格本位教育讲究实事求是,主要体现在对理论和实践的态度上,“理论够用、实践为重”,其“够用”之“够”,汉字语义有“足够”、“满足”、“达到”之意,恰到好处地规定了学以致用的知识标量。实际上也就是把未来教育和时代实践紧密结合到一起,学未来社会有用的知识、用得上的知识。并强调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实践造英雄。“实践为重”之“重”表明了人格本位教育对理论和实践已作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权释,并把受教育者的实践活动放到了高于理论知识汲取的位置上。同时,对实践的重视体现了对社会的关注,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广阔的社会生活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偌大的实践空间,为受教育者走向未来走向人生舞台提供了无比宽广的排练场和演习地。

  第二,科学看待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

  在当今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已从主要依靠物的投入转向了主要依靠智力的投入。国际教育界人才培养思路已发生了重要转变,许多国家都强调人才培养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掌握转到能力的发展、到与人相处的艺术、到持续发展的潜质,转向全面素质的提高。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我们清醒地看到,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看重的不仅是知识的汲取,更是知识的运用、知识和能力的精良配伍。理论知识教育以“够用”为标准,“实践为重”不仅是对“培养能力”的倾向,同时也使受教育者摆脱繁重的纯知识教育的拖累,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壮大各自的能力。

  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在现实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和能量。“实践为重”关注的就是能力的培养,是使“具有一定素质的主体的人”和客观的“人的活动的实现”。“实践为重”不仅体现在思想上对能力培养的重视,也包括“能力建设”,而能力建设不仅是对人的潜能的发挥,也是对人的能力能够得以充分正确地发挥、建设的必经之路。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中就强调了“能力建设”、“开发能力”的问题,人格本位教育不仅强调“做人”,不仅表现为精神境界的升华,有创造的动力、进取的激情,同时,在这种思维、心理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使其“能力”不断增强,成为一个能适应21世纪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实践教育”也是开发能力的过程,使其人尽其潜、人尽其能、人尽其长、人尽其才,为社会人尽其用。

  人格本位教育主旨中的“科技创新”的提法是规整而严密的。“科技创新”在“技”的创新上着以“科学”之“科”,涵盖了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这些客观规律指导着创新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引导着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和谐,指导和规范着大学生这一未来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创新主体的精神文明活动和物质生产活动。这也决定了科技创新意识是他们走向人生的引擎动力。这种意识体现了对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的理解: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主导地位,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他们毕业后将成为各部门或单位的骨干,这就更加决定了对他们进行科技创新教育的极端重要性,也决定了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之中能够立于人生致胜之地。

  人格本位教育是对大学理念的反思,回答新世纪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1.人格本位教育注重对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发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

  人格本位教育以它丰富的内涵作出极其凝炼的表达,回答了新世纪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其目标是做人;其任务是教人做人;其要求是要人做有品格的人。人格的本质就是做人,做有品格的人,建筑在知识、智慧、能力之上,更强调内在的素质和品格。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这不仅直接决定和影响学生当前乃至一生的发展轨迹,而且也影响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这也正是人格本位教育的要领。一个面向21世纪的优秀人才,他所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艺术审美素质正是健全人格的有机统一体。人格本位教育的着眼点就定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上,定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人格本位教育强调必须将教育的视野从智力领域扩展到非智力领域,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性品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合作的作风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特别是从传统的知识、专业、技能教育伸展到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规范、道德人格和思维方式的教育。

  人格本位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发展观,绝不以某一固定模式(求一律)来框定人才的发展;人格本位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有创造性的设计,根据个体的单一(个性发展)和群体的方向(综合素质提高)来规划人才发展的可能范型。比如专才的培养(专业化实用型)着眼于专业技能;比如通才的培养(知识的多元化复合型)着眼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建设;再比如开放型人才,着眼于世界经济交流;还有既具备精深的专业技能,又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即所谓工字型人才;人格本位教育对人才发展模式不断地进行充实、改造或打破重铸。

  2.强调实践,培养通识型、高质量的新型人才。

  人格本位教育倡导“通识”教育,但不是全盘否定专业教育,强调“通识”,是因为在科学迅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专业领域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孤立地发展,必然是在学科上的交叉和融合。专业之间的界线越来越不那么清晰了,由于专业课与技术课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其教学内容陈旧化的速度也加快,过多地向学生讲授一些过时的专业课程并非明智之举。人格本位教育更强调实践,把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实践、生产实践推向“重位”,为学生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其对变化多端的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人格本位教育强调培养高质量、“通识型”人才,从专业型教育向素质型教育转换,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由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的转变,重视基础课教育,不仅仅把它作为满足专业教育所必须的基础课训练,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健全人格,使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3.提倡WTO型人才。中国加入WTO不仅意味着以经济自由主义理想为内核的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更将对我国的民族精神领域产生巨大的冲撞,同时也使新世纪教育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教育在开发人力资源上穷其深度,竭尽功能,优化人的自由竞争的素质。因为WTO承载着有序而自由的国际经济交往,而任何一种经济交往实质上是一种以人的知识和智力为资本的文化交流。这种经济上的公平自由竞争就是对人的文化含量的测试,也是人的文化功夫的较量。人格本位教育是对人的创新智慧和创造能力的提炼,使参与竞争者能主宰生命的价值,以坚强的意志品格、丰富的激情能量投入这场大经济的搏击。人格本位教育所培养的WTO型人才要求在人文素养上,能够意识到自己同他人的依存关系,谋求共同发展;尊重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各种文化的价值观念,平等、诚信地与处于不同文化中的人打交道;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研究者,还要具有良好的理智品质、自学能力、强烈的学习愿望和理性精神,能独立思考,追求高水准,具有优异的心理品质,积极的价值观,能从容应对变化与挫折,勇于承担责任,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同时,在知识结构上,视野宏阔,知识面宽广,以专业知识为基点,吸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诸多领域的知识并予以整合,使自身的知识结构既有很高的融合度,又有强烈的辐射性,从而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高超境界。在技能修练上,一专多能,触类旁通,不仅要应对职业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还要拥有求职谋生乃至开创新局面的能力,以一专多能为前提,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思维方法上,具有发现和化解理论与现实的矛盾的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达到高水准,思维加工缜密而独到。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处理上,使智力因素与情意品格相辅相成,智商与情商水乳交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