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探访历史 追寻人文(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15:20 淄博新闻网

  齐长城与齐文化血脉相通在晚报采访组顺齐长城遗迹采访的沿途中,他们发现齐长城之南和齐长城之阴的民俗是不尽相同的。齐长城之南大多为鲁国的制地,北侧是齐国的辖区,虽然历史沿袭了2000多年,但鲁地重礼,齐地重利务实的民俗似乎未变。单从婚俗上看,以齐长城为边界的南边的村庄定亲嫁娶要送“五彩之礼”,重在形式而无需花钱太多,北边齐地则直接送红包,礼俗的不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齐鲁文化的差异。同样表现在齐长城的修筑上,也深深体现着齐文化的务实精神。长城经过山势的险要处,均以险代城,没有筑城垒墙

;在低缓的丘陵处,则垒石为城,就地取材,在平原上则夯土筑城,掺以茅草、枝条;在离黄河最近的一段齐长城遗址上,它同时发挥着挡水堤坝的功效。齐长城的构筑与齐文化注重现实的需要,崇尚变革,创造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齐长城在战事吃紧时,自然承担着防御的功效,在和平时,则成为与鲁、莒等国通商的陆上口岸。鲁国重农桑,注重对谷神的祈求,而齐国重工商,姜太公时即以工商立国,实施“因其俗,简其礼”的文化政策,自然与一城相隔的鲁国有其互补性,“通工商之业,变鱼盐之利,聚天下之财”,齐国的食盐贸易通过齐长城的关口源源被运送到不产盐的鲁、莒等国,这已是不争的历史事实。采访组甚至提出,齐长城的修筑,最早是出于贸易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战争。从另一方面讲,在齐长城之南的考古发掘中,鲜有鲁币的出土,而齐长城之阴,齐币的出土则与之形成显明的对比。

  探访历史 追寻人文透过斑驳的历史遗存钩沉索隐,推断历史,只会看到历史原貌的一鳞半爪,探访齐长城,并非从学术研究的高度全面解读历史,而是在实地的踏勘中管中窥豹,告诉人们齐长城沿途中2000多年一脉的地理人文。从探访组提供的记述中,增进读者对齐长城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了解,引发读者对历史的神游冥想。此次采访组组长、摄影家孙伟庆认为:对于齐长城,你去不去探访它,它依然静静地存在着,但通过我们的采访,可以告诉读者齐长城一个真实的现状,以及生活在齐长城附近居民的民风、民俗和他们对这段历史遗存的态度,同时通过我们的探访,也呼吁人们,经过2000多年风侵雨蚀和人为破坏的齐长城留至今日,我们应予以适当的保护,从古为今用的角度出发,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旅游经济的发展,让古老的齐长城焕发生机。

  在最近的10年中,从1996年10月19日,泰安五位离退休老人联合对齐长城进行考察,系统地介绍齐长城所经村庄、山川、河流及所处的海拔高度,及至2004年,省记协组织22家新闻单位历时15天,对齐长城各重点段的采访,到《淄博晚报》组织策划的这次“百天探访齐长城”,可谓是10年中对齐长城最大规模的3次探访,齐长城,对于齐国故都的人们而言,更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所以《淄博晚报》的这次“百日探访齐长城”系列报道引发读者的广泛关注和阅读兴趣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