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行尊细说广州收藏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16:51 信息时报

  □本专题策划 廖卓斌

  本专题撰文 时报记者 徐毅儿 游星宇 高江虹 幸琦昕

  解放以来,我国的文物经营经历了从专营到开放的过程。相对应地,对文物艺术品的收藏也经历了从“贵族”到“大众”的过程。过去,进行收藏的买家主要是业内的人,也

就是文物艺术品的经营者和爱好者,而现在,推动这个市场的,主要的是一些有着企业经营背景的投资者和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富阶层,他们或以个体名义、或以某个团体的名义参与其中。

  收藏文物

  曾经想也不敢想

  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旧中国留存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古玩店、当铺作为一种纯商业形式归商业部门管理。1960年,“为了加强对流散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文化部、商业部、外贸部联合发出通知,把各地从事文物商业的单位从纯商业性质改为实行企业经营管理的文化事业单位,文物的经营实行的是归口经营、统一收购、统一价格的原则。在这样的政策规定下,国内依法允许从事文物经营的只有各省、市的国营文物商店。加上文物的收藏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这对于改革开放前的国内民众来说,文物收藏是不会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因此,除了一些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的政府官员、文人学者收藏外,那时候国内的文物市场可以说几乎就是一个对外出口的市场:所有国营文物商店仅对外宾、港澳同胞开放。

  开放市场

  先从卖古瓶开始

  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上世纪的80年代中后期,各地国营文物商店才陆续以内销柜的形式逐渐向国内收藏者打开文物销售收藏的神秘之门,而随着国内收藏的需求,国营文物商店一统市场的局面也逐渐被打破,私人个体户慢慢加入到文物经营的行列,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一步一步开放。

  以广州市文物总店为例,1960年7月成立,一直以涉外单位的身份只接待海外人士,直到上世纪80年代左右才设立内销部,专门向一些经总店资格审核并持有总店发放的内销卡的收藏者提供文物销售,但内销柜的规模很小,只是两三个陈列柜,能有幸入内购买文物的国内收藏者寥寥无几。1988年,在广州当时的闹市中心西湖路设藏宝阁门市部为内销部,面向普通市民,以销售清末民初的青花、民国彩大花瓶等大路货为主。90年代初,随着国外、港澳台顾客越来越少,广州市文物总店面向国外的经营业务逐渐下降,同时国内的文物市场因政策的松动、经济的提升而有了发展,国内需求上升,总店才终于面向国内居民全面开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