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士看博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7日09:15 上海青年报

  ■文/袁念琪

  学士看博士,似乎有点高山仰止的意思。当然,还没有达到脑袋抬至要按住头上学士帽帽的地步。就如排长瞧营长,不是看军座。我这个法学士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批学士,当时还没博士。

  在我的同学里,有正儿八经的博士。那中学的Q同学,早已做到了博士的老师———北大的博导。说他们正儿八经,那是他们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的:从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Q同学还到英国和美国做了几年的访问学者。此外,人家都有真才实学,不说著作等身,也都著有尺把高的书。大学的C同学曾经揣着面包,跑到社科院在华政那个几乎无人问津的资料库里查资料和苦读,几月如一日;遂为研究中国引进外资史的权威。

  有一阵子,我这个学士的心里有些七上八下,因为在采访中经常遭遇博士。有企业的老总,有政府的官员,等等;名片上的“博士”两字很醒目。其中也有不乏彼此知根知底的,一个老兄学士学位都不曾拿过,就坐直升机取了博士帽;完成了他们在革命化、年轻化后的知识化。可有的“知识化”,却是建立在“三不”的基础上,即:钱不是自己出的,课不是上完整的,论文不是自己写的。

  博士是个舶来品,起于欧洲中世纪的意大利波伦那大学。中国也是早早就有了“博士”,可那是一种官位,“公仪休者,鲁国博士也,以高等为鲁相。”到了秦朝,博士才与学识有了一点干系,博士官是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以及书籍典章。发展至唐朝,博士与学问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密切,把对某一种职业知识渊博之人称之为“博士”。宋朝是连有一技之才也称为“博士”,最常见的就是出自《封氏闻见记》的“茶博士”。

  记得单位里来的第一个博士是在1988年左右,这个Z博士在跨世纪时离开了电视台,到大学去博了。单位里还有个博士太太,虽与博士丈夫不是原配,但把先生老师变成先生丈夫,也算是个某一方面的博士吧。

  也就是发生在本月的事情。南开大学有28名博士生因未达到毕业要求而没有戴上博士帽,而且他们是再次延期后仍未达标者,学习时间大多超过了9年。学校规定:从去年起入学的博士生,在校读书的年限一律不能超过6年,一过就淘汰。

  创办博客网的方兴东,博士读了十年,今年有望毕业。他不是读不出,而是在读博中,兴趣发生了转移。先念的是高电压,在管理学院;后来博客了,写的是IT,又转到传播学院。使原指导老师无法审阅他的博士论文,用我们做记者的话来说,那是跨了条线,隔行如隔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