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别以"爱"的名义施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7日10:10 东方网

  今年初三的小雨近日在母亲的陪同下,来找心理老师咨询。原本乖巧听话的好学生小雨如今经常烦躁易怒,整夜睡不着觉,不愿意上学,她甚至多次跪下来求妈妈:别让我上学了!心理老师说,小雨得了抑郁症,而她的妈妈无法相信:“我和她爸都那么疼爱她,孩子怎么可能就抑郁了呢?”(5月27日《沈阳晚报》)

  小雨妈妈的疑惑,可以说代表了时下相当多作父母的一种矛盾心理,明明对孩子呵

护有加、百般疼爱,平日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唯一的愿望就是孩子学习好。可结果适得其反,孩子不但不领情,反而滋生厌学情绪。这种事如愿违的现象,确实值得当今父母好好思量。

  时下的孩子大都是家里的独苗,他(她)们本身就生活在一种十分娇惯、溺爱的环境中,那么如何教育他(她)们,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令父母们头痛的问题。有许多父母对孩子付出的多、爱的多,收获的却是烦恼和失望。

  对此,教育专家给出的答案就是父母的“爱”太多。而孩子则说,从爸妈的爱中读出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倘若学习成绩稍有退步,就愧对父母,心理上会受到巨大的谴责,而当这种压力日渐积淀时,就会让人难以承受甚至喘不过气来。

  其实,不管是专家的“诊断”还是孩子的心声,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时下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爱都陷入了一个“错爱”误区,即习惯于将爱扩大化、极端化,无微不致、细腻有加。爱之深,厚之重,对孩子的厚望也往往随着爱的加深而加重。在这种“爱”的名义下,紧紧地禁锢着孩子的个性、束缚着孩子的思维、限制着孩子的自由,从而使孩子小小年纪便失去欢乐和童真,成为考试的机器。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怎么个爱法,大有学问。美国哲人霍姆斯说,一个孩子的教育,应当在他出生前一百年开始。这就是说,爱孩子应该讲究科学,不仅仅局限于母鸡式的爱。诸如一个拥抱、一个笑容、一个抚慰……都是对孩子最好的爱,而不是每天喋喋不休地“这是为你好”。只有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兴趣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孩子的学习自然会得到提高。

  对孩子要爱,更要会爱,要正确的爱,这是对天下父母的忠告。


作者:陆志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