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香稻“王国”掘金者汤俭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7日10:26 中国青年报

  新华社记者 冯诚 杨希伟

  随着长江流域晚稻播种时节临近,全香型优质高产新品种——鄂晚17号稻种,近一段时间畅销于湖北、湖南、安徽等水稻主产区。

  鄂晚17号是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汤俭民选育出的全香型新品种。

  鄂晚17号只是汤俭民在香稻“王国”为农民采掘到的第一桶“金”。品种鉴定专家组认为,这标志着汤俭民已全面掌握了优质高产高抗香稻品种选育的核心技术。

  2000年前后,多年从事优良稻种引进推广和选育工作的汤俭民萌生壮志——选育优质高产高抗的香稻品种,提升中国稻米的质量档次,既让寻常百姓尽快吃上国产香米,又让稻农快速增加收入。

  5年多来,汤俭民就像大海捞针般艰难地选育优质香稻品种。经过多年收集培育,汤俭民拥有的各种香稻育种材料达6000余份。

  选育香米首先要确认香型。在缺乏香型辨别仪器的情况下,汤俭民完全靠用嘴品尝来辨别。人的味觉早上最灵敏,他就清晨5时起床,下稻田咀嚼稻米、品尝香型。品尝完一粒,用清水漱口,待嘴中不留异味,再品尝下一粒,一直品尝到味觉失灵,汤俭民才会停下。5年多来,汤俭民年均150天早起品尝香米;最多的时候,一早上品尝1000多粒。不计其数的品尝,令汤俭民就餐时连饭菜的滋味都尝不出来,但使他摸清了稻米香味的遗传规律,为香型选育提供了准确方向。

  为加快选育优质稻种进程,缩短繁育期限,汤俭民连年坚持春夏在孝感试验,秋季下广西“加代”,冬季转海南繁育,像候鸟一样飞来飞去,一年中大半时间在酷暑潮湿中度过,吃尽了常人难以忍受之苦。就拿在海南搞繁育来说,两个多月时间里,他每天早七点下田,直到晚上才收工,一天在田间劳作十多个小时,吃饭喝水都不离田头;累得腰酸腿痛,他就在田间插个独脚凳,支撑自己苦干。

  今年47岁的汤俭民,工作以来先后自学完成了专科、本科的课程,获农学学士学位,破格晋升高级农艺师,并受聘担任湖北省水稻育种中心领衔专家。25年来,他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2篇;多次获得农业部丰收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还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湖北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公务员。

  据新华社武汉5月26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