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恐怖分子为何总也斩不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7日11:04 法制日报

  车臣匪徒扬言发动的5月攻势,使俄罗斯普通百姓的神经又一次紧张起来,联想到近年来沙特、埃及、印尼、伊拉克、乌兹别克斯坦发生的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人们忍不住会问,反恐、反恐,恐怖分子为何总也斩不尽?

  从美国的“9·11”到俄罗斯的“别斯兰事件”,再到西班牙的“马德里大爆炸”可以看出,恐怖主义行为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宗教极端势力调整了

策略,加紧了向北高加索地区的渗透。来自约旦、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原教旨主义分子多次通过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潜入北高加索地区。在车臣非法武装中“有来自所有穆斯林国家各教派”的极端分子,也有“国际恐怖大亨”拉登的狂热信徒。正是在这些极端势力的撑腰下,车臣恐怖分子更加有恃无恐,车臣匪首甚至宣称要建立“北高加索伊斯兰共和国”,妄图使该地区成为宗教极端势力的基地和活动中心。

  美国将反恐战争引入了伊拉克,没想到,几年下来,伊拉克的局势非但没有好转,伊拉克反而成为又一个世界恐怖主义中心。伊拉克形形色色的圣战组织和反美武装与境外极端主义分子相整合,使伊拉克安全形势持续恶化。特别是扎卡维领导的伊拉克“基地”组织,在伊境内与美军对抗的同时,还不断在与伊接壤的阿拉伯国家发动恐怖袭击,大有超越拉登之势。扎卡维领导的伊拉克“基地”组织迅速“崛起”,表明在伊拉克战争土壤上生长出新的恐怖主义势力,其组织实施的恐怖主义活动同伊拉克战争紧密联系,与“9·11”事件有很大的区别,已经发生了变异,在表象上更容易引起一些人同情,容易与地区矛盾融为一体,使国际社会同恐怖主义的斗争更加复杂,更难将其消灭。

  除了恐怖分子的组织越来越严密,活动越发呈现出国际化、暴力化的特点外,某些国家对恐怖分子执行的双重标准,也在某种程度了助长了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

  别斯兰人质事件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有关华盛顿将继续同车臣分裂势力温和领导人进行接触的表态引起俄罗斯的不满。俄政府批评这一声明“不合时宜”,无助于俄美关系的发展和反恐联盟的团结。俄外长指出,车臣是俄罗斯内部问题,和平进程并没有因恐怖分子的破坏而中断,美国人不应该对此进行干预。

  2006年5月5日,美国军方在一个简短声明中称,他们已经释放了5名被关押在古巴关塔那摩美军基地内的“东突”嫌犯,并把他们当做“难民”送往阿尔巴尼亚。五角大楼声称,这5个人不再构成反恐战争中的“敌方战斗人员”。另据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消息,关塔那摩关押的480名嫌犯中,现在还有17名中国籍的恐怖嫌犯,并认为这些人仍然具有“危险性”。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还“高度赞扬”了阿尔巴尼亚愿意接收“东突”恐怖嫌犯的姿态,显然这是因为他们终于甩掉了一块“烫手山芋”。媒体注意到,美国政府一方面宣布释放这5个恐怖嫌犯,在向其他国家“推销”这几个人时一再声称他们对美国“不构成威胁”,一方面却又非常坚持这些人不仅不能留在美国,以后也不可能再前往美国。反恐专家认为,美国政府自相矛盾的态度说明,他们并不真认为这几个人已经“不构成威胁”。从这些“东突”嫌犯被抓地点也可以充分说明他们的危险性。

  对于恐怖分子,全球各国都应通力合作,坚决予以打击。然而,西方国家却不认这个理儿。按照美国人的标准,车臣前“外长”阿赫马多夫就不是恐怖分子;按照英国人的标准,车臣前“副总理”扎卡耶夫也不是恐怖分子。如今,美英非但不将这两个人移交俄罗斯,还向其提供“政治庇护”。受政府的影响,西方传媒在反恐报道上也患了“双重标准病”。据报道,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期间,西方某些传媒甚至不愿意称杀人魔王为“恐怖分子”,美联社和路透社在报道中更喜欢用“车臣反叛分子”这类词汇。近日,俄外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西方国家“决定政策的是‘冷战’时期的活跃人物”,因此想让他们“摆脱原有的偏见是很困难的”。如果按西方国家的标准,将恐怖分子划分为好坏两种,你打我不打,恐怖分子必定是总也斩不尽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