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是“民意调查”还是“官意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7日11:33 四川新闻网

  继2004年表彰优秀县(市、区)委书记后,四川今年再次在全省开展评选表彰优秀县(市、区)委书记活动。和第一次不同,这次评选方法的创新,其核心是确立民意在整个评选中的重要作用。(见5月24日华西都市报)

  让民意在优秀领导干部的评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无疑是这次评选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我们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名领导干部只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赏

,能够被老百姓拥戴,才能配得上“优秀”这一光荣称号。

  然而,有关方面对这次民意调查所作出的相关规定,却又令人疑窦丛生。据介绍,这次民意调查的范围,只涉及到“县级机关干部、乡镇干部、企事业单位人员、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在这一连串单位、个人名称之后,连通常在类似公文中经常出现的“等”字也被省掉,没有留下任何可以使人产生联想的悬念。这也就明白无误地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无论是街道社区的居民,还是乡镇底层的农民,统统都不在此次调查的范围之内。如此调查,究竟是在调查民意还是在调查官意,其调查结果能不能做到客观、公正,难免令人怀疑。

  诚然,我们可以将上述中的党代表、人大、政协代表理解为普通党员、群众的代言人,但遗憾的是,在现实状况下我们也许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理解,其理论意义要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原因在于,或党代表,或人大、政协代表,这些人往往也就是各单位各行业中的领导干部,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民”的身份,如果将民意调查范围局限在这样一个层面,让这些代表们在诸如群众疾苦是否被关注、困难群体是否得到了救助等关乎民生的热点问题上,对县委书记的工作作出评价,由于缺乏感同身受,他们的看法或认识也就难免会出现偏颇,甚至不排除在各种因素、尤其是个人利益的作用和驱使下,一部分人还会混淆视听,只要与己有利,什么样的“民意”都有可能被炮制出来。

  有人会认为,像县委书记这个级别的干部,一般人不太熟悉,由身边人(县级机关干部)或下属(乡镇干部)以及人大、政协等有关人士来对他的工作进行评价,这样做比较合适。实际上,这种观念是缺乏说服力的。首先,从工作作风上看,县委书记是县级班子的一把手,理应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方面做出表率,通过经常深入社区街道、工厂车间、田边地头,与基层民众打成一片。其次,衡量一位领导干部的政绩,关键要看他是否真心实意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做了多少能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倘若一名领导干部在当地群众的眼里是一副陌生的形象,他做了些什么又不为群众所知悉所了解,这样的干部别说是优秀,就是合格都很难保证。

  民意,就是民心民愿,就是老百姓的真情实意。要想知道真实的民意,就要将调查的触角深入下去,向基层延伸,去了解普通人的想法,去倾听老百姓的心声。这样收集起来的民意,也才会更真实,更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梅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