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平衡”外交能平衡中德关系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7日11:46 四川新闻网

  如何消除中欧、中德关系健康发展的障碍,同时消除美国对中欧关系健康发展的无端猜疑,将成为考验默克尔外交艺术和发展对华关系诚意的试金石。默克尔总理怎样“平衡”德国外交的大西洋主义倾向与中德的“战略伙伴关系”,将是未来一年中德关系发展的关键。

  5月2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结束了38小时的中国之旅,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启程回国。默克尔此行在中国引发了一阵德国热。但在热闹过后,也有必要对她的访问做一番冷思考

  就积极的一面来看,默克尔的访问在政治上保持了两国高层交往的势头。双方商定将于年内启动副部长级战略对话机制。这是中国在与法国、美国、欧盟、俄罗斯、印度、日本等之后建立的又一个重要战略对话机制,也是中德双方在中国-欧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共同发展具有全球责任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具体步骤。应当说是默克尔此行在政治领域的一大收获。在经贸方面,双方签署了19项协议、协定,领域涉及铁路、金融、航空、通讯及能源等各个领域。备受瞩目的沪杭磁悬浮铁路的合作虽未能最后敲定,但双方有关部门就具体合作事宜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谈判。可以说在经贸领域默克尔也不虚此行。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默克尔在访问行程中对中国的人权、法制对话、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频频表示“关注”。英国《金融时报》援引随团访问的德国经济部长迈克尔·格罗斯的话说:“这里的人告诉我说,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哪位德国总理(在人权等问题上)作出如此明确的表态。”

  在德国联邦政府对默克尔访华所作的官方通报中,人权与法治对话被安排在最前面的位置,超过了经贸合作、知识产权保护,至于高速磁悬浮铁路的谈判则被放在了最后。这个次序与施罗德政府经贸优先、兼顾人权的政策有明显区别,充分显示了默克尔对德国对华政策的调整。

  总的说来,默克尔试图尽可能地把握外交手法和分寸:既在人权问题上表达更明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诉求,又不破坏与东道主初次见面的友好气氛,影响双方的经贸合作。德国《明镜》周刊把默克尔此次访华比喻为“走钢丝”,以形容其维持平衡之难,可谓恰如其分。

  如果说默克尔比较好地“平衡”了德国国内对华政策的不同倾向,那么她在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似乎并没有搞好平衡:德国关注和中国关注之间的平衡。特别是在中国关心的欧盟对华军售解禁以及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上,德国采取了明显的回避态度。

  解禁问题事关中欧关系的政治基础。欧盟一再表示愿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可是同时却迟迟不愿意解除一个早已过时的、错误的政治决定,表明欧盟国家并没有真正把中国作为平等的伙伴看待,中欧关系在政治上并不平等。在这样具有歧视性的政治基础上,中德之间是很难发展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的。这也是为什么施罗德总理努力推动解禁的根本原因。

  默克尔总理此次访华行程中不止一次要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相应的义务,但是,默克尔如果真的愿意平等对待中国,加强双方在国际问题上的合作,就必须改变其在军售解禁问题上的立场。

  明年上半年,德国将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按照惯例,轮值主席国有权对欧盟半年内的大政方针提出自己的建议,能够对欧盟决策施加重要影响。这将使德国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可以为推动欧盟军售解禁发挥关键作用。

  如果默克尔总理在推动欧盟解禁问题上发挥积极影响,将为中德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而如果德国以轮值主席国的身份继续对军售解禁问题消极回避,那么中德关系的发展将不可避免遭受挫折。

  如何消除中欧、中德关系健康发展的障碍,同时消除美国对中欧关系健康发展的无端猜疑,将成为考验默克尔外交艺术和发展对华关系诚意的试金石。默克尔总理怎样“平衡”德国外交的大西洋主义倾向与中德的“战略伙伴关系”,将是未来一年中德关系发展的关键。我们期待默克尔再次展示她的政治智慧,为中德关系的发展作出贡献。(扈大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