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生不应成专业的奴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8日03:04 江南时报

  大学,就是试一试你在你所爱的事情上能走多远,干得多出色的场所。

  上周,我为《东方早报》写过一篇《上大学报什么专业好》的文章,在网上贴出后引起一阵小热闹,但仍觉得言犹未尽。如今考生报完了志愿,吃后悔药已经来不及。不过,专业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仍然值得反省,更何况明年还会有大量考生选专业。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根据自己的计划来经历人生的。十七八岁时的计划就更靠不住。我们这茬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前进大学的人知道,现在要是同学聚会,点点人头,怕是还干自己专业的没有几个。可看下一代的孩子报大学,还是盯着专业不放,乃至为了挤进热门专业不惜降低报考大学的档次。

  早在我上大学时,就有人提出了通才教育,要求学生知识面广些,分析力强些,可塑性大一些。可惜,二十多年下来,社会上专业的变化越来越大,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宽,我们的专业却越分越细:经济太抽象,一定要落实到管理;管理不具体,一定要细分为旅游管理,甚至什么特许项目管理。

  现在许多大学生抱怨上了四年“学不到东西”,这和他们选专业时挑的“东西”不对多少有些关系。受大学教育不是学开车,关键不是掌握一门手艺。你去学什么特许项目管理,毕业后怕是根本拿不到任何特许项目,所学的东西也都用处不大了,而通才教育则培养的是素质。手艺学了不用就浪费。素质培养了,无论你走到哪里,干什么行当,都对你的成功有决定性作用。

  我们不可能一夜之间改变中国的大学,学生也不可能等到大学都改造好了再去读书。

  在现有体制下读大学,学生并非没有提高自己素质的主动性。比如在选专业上,以下几点建议值得考虑。

  宜虚不宜实。我们没有通才教育的大学。但是作为学生,可以选择最接近通才教育的专业。历史、文学、社会科学等等“没用的专业”,常常会提供最好的大学教育。

  宜冷不宜热。高度专业化的大学教育是垃圾,热门专业也就是酷暑中的速朽垃圾。

  最后,需要提醒在大学读书或将要进大学的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在大学所学的未必是将来所用的,为什么还要全力以赴地去学?我以为,大学和退休后这两段时间,是人生中绝无仅有的非功利时期。退休后的非功利常常是无奈,大学的非功利则是一生成功的基础。读大学就是要有“过把瘾就死”的精神。

  大学,就是试一试你在你所爱的事情上能走多远,干得多出色的场所。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一系列素质,如献身精神、想象力、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责任心和使命感,都将是你日后在实际生活中成功的基础。

  薛涌(美国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